新疆北鲵是有尾目小鲵科北鲵属两栖动物,又名中亚北鲵。头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宽圆,有唇褶,前颌囟较小;躯干圆柱状呈背腹扁,体宽几乎为体高的1.5倍;尾基部圆,向后渐侧扁,尾背鳍褶平直,末端略尖;头体腹面光滑,有颈褶;四肢适中。体背面黄褐色、灰绿色或深橄榄色,有的个体背面有深色斑点...
[地理·中国]古老的物种新疆北鲵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50402 名山胜景2·探秘“地球独子” 《地理·中国》 20250401 名山胜景1·普陀寻宝 《地理·中国》 20250331 人文地理探秘13·豹影迷踪 《地理·中国》 20250330 人文地理探秘12·沁水之源
学校北鲵保护实验室里的活体标本, 视频播放量 148、弹幕量 0、点赞数 23、投硬币枚数 6、收藏人数 4、转发人数 3, 视频作者 程橙的自然世界, 作者简介 爱自然,爱地理,爱动植物,爱找石头,爱画画,爱摄影,爱读书,爱李健的天津女孩~朝碧海而暮苍梧,睹青天而攀白日。,
新疆北鲵,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发现地点及生物分类有关。它是由俄国人凯斯勒在1866年命名的。当时,凯斯勒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新疆交界的阿拉套山地区发现了这种生物。由于其生活在北方地区,且属于鲵类,因此被命名为“新疆北鲵”。二、俗名与别名 俗名:娃娃鱼。这一称呼因其体型小巧、外形可爱而得名。别名:中亚北...
巫山北鲵(学名:Ranodon shihi)是小鲵科、北鲵属有尾两栖动物。唇褶明显;犁骨齿两短列,相距远,呈短弧形,位于内鼻孔前方,内端起于犁腭骨中部;鼻骨呈方形或略呈三角形;前颌囟较大;掌、蹠部角质鞘;体侧肋沟多为11条。巫山北鲵生活在海拔900~2350米的山区。成体多栖息在小型山溪中,溪水宽1~2...
极北鲵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极北鲵可堪称“活化石”,是距今有2亿3千年进化史的古珍稀动物。极北鲵主要分布于高寒地带,是小鲵科分布最北部的种类,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均有分布。极北鲵栖居在环境潮湿的地方,经常出没在水质清澈的沼泽地的草丛下或洞穴中。通常极北鲵会在黄昏时或雨后外出觅食...
在尼福尔海姆(天山山脉)啃食世界之树的树根的毒龙尼德霍格是新疆北鲵 新疆北鲵是有尾目小鲵科北鲵属两栖动物,又名中亚北鲵。头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宽圆,有唇褶,前颌囟较小;躯干圆柱状呈背腹扁,体宽几乎为体高的1.5倍;尾基部圆,向后渐侧扁,尾背鳍褶平直,末端略尖;头体腹面光滑,有颈褶...
一般来说,雄性巫山北鲵的体长可以达到200毫米左右,但大部分只能长到170毫米;雌性要小很多,体长为146毫米左右。但各个区域生长的巫山北鲵的体型虽然差距不大,但雄雌体型却是反着来的,比如湖北宜昌的巫山北鲵是雄性大于雌性,而重庆市巫山的巫山北鲵是雌性大于雄性,目前还不清楚为何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头部...
这批幸运者就是新疆唯一的有尾两栖动物,高原上的远古精灵--新疆北鲵,这是一种史前遗留下来的生物,堪称活化石。神秘的发现 在动荡不安的清朝时代,国家内忧外患,由于新疆地处偏远,统治者鞭长莫及。广袤无垠的新疆大地成了外族觊觎的肥肉。1866年,一批俄国人在我国新疆境内进行考察,在阿拉套山谷发现了它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