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字佛狸伐(一作佛厘),鲜卑族,生于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其祖父道武帝拓跋珪曾预言:“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泰常七年(422年),拓跋焘被封为太平王,次年(423年)16岁即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庙号世祖...
正在播放[百家讲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 敌国大夏国首领赫连勃勃建立了“统万”城 《百家讲坛》 20240531 金戈铁马(骑兵篇) 17 北魏灭夏 00:37:23 本期内容 [百家讲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 敌国大夏国首领赫连勃勃建立了“统万”城 00:03:49 [百家讲坛]金戈铁马(骑兵篇) 17 北魏灭夏 赫连勃勃...
但在有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却偏偏相反,他对佛教予以毁灭了打击,反而大力提倡道教,此人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这说起来实在有点奇怪,因为众所周知,北魏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众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足以见证此时佛教的辉煌。但明明是个胡人的太武帝拓跋焘,为何又偏偏成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举灭...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作为北魏第三位皇帝(423-452年在位),在南北朝对峙的格局中完成了中国北方的最终统一。这位鲜卑族君主以"佛狸"(鲜卑语"狼"之意)为字,其29年的统治将北魏疆域从代北草原扩展到淮河流域,缔造了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军事帝国。然而,这位"武功赫赫,文治有缺"的帝王,既因其灭佛...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继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为北魏太武帝。 统一北方 425年胡夏的立国者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继位。426年拓跋焘亲率大军攻打胡夏。427年魏军攻胡夏首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是拓跋焘著作的作品。北魏太武帝东巡碑,虽早见称于文献,学界直到1935年才得见拓本,现在原碑已毁,遂成绝响。今参考近人多种录文,依据北图藏拓,重新录文,为学界提供一个较好的东巡碑读本,并对碑文所涉及的若干人物及北魏御射碑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历史记载 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出场人物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和刘义隆是南北朝前期一对有名的敌手。元嘉北伐,打得风生水起。虽然说双方军事能力大相径庭,可碰巧的是,这两个人的结局都是同样的悲惨。太武帝拓跋焘的遭遇实在是令人心痛,我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叹息不已。他好歹是一位武功赫赫,统一北方,万人不敌。而且治国能力不差,人性...
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继位后,趁乘宋武帝刘裕病卒之机,亲率大军攻下河南地区多处军事重镇,他不仅做到了上承父亲拓跋珪武功拓地,还下为儿子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夷险”,虽然父亲、祖父留下了颇为殷实的基业,但拓跋焘继位后的处境并不太平,在南方为帝的刘义隆...
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他不仅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更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在泰常七年(422年)四月初二,明元帝封他为泰平王,并任命为相国和大将军,同年五月便监管国事。拓跋焘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