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缑显墓志铭》全称为《魏故持节左将军齐州刺史缑使君墓志铭》,刊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未见墓盖,出土于洛阳龙门景区附近的龙门村。墓志石板整体规格高82cm,宽79.5cm。碑文共计20行,满行22字,字径约3厘米左右,书体属于中楷。此志书刻皆精,为魏碑洛阳体中之上品, 2010年被“千唐志斋”博物馆...
寇治( 458~525年),字祖礼,上古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人。北魏将领,幽州刺史寇臻第二子。正光六年正月,率兵三鸦镇蛮族反叛,卒于阵中,时年六十九,追赠卫将军、七兵尚书、雍州刺史,谥号为昭。 ▲点击上图小程序即可购买▲ 北魏寇凭墓志铭 ▼ 寇凭,字祖驎,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昌平区)人。北魏大臣,幽郢州刺史...
北魏《孟敬训墓志铭》 ,此系北魏墓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多用方笔,锋芒毕露而不失于纤弱;结体逸宕而富有韵致。比某些千篇一律的元氏墓志略高一筹。 北魏《孟敬训墓志铭》 ,此系北魏墓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多用方笔,锋芒毕露而不失于纤弱;结体逸宕而富有韵致。比某些千篇一律的元氏墓志略高一筹。 北魏《孟敬训...
这一墓志书法是北魏晚期的作品,是北魏书法中成就最高的碑刻作品之一。 《张玄墓志》拓片局部 《张玄墓志》拓片局部 《孟敬训墓志》全称《魏代扬州长史南梁郡太守宜阳子司马景和妻墓志铭》,又称《司马妻孟敬训墓志铭》,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 出土于河南孟县(今河南孟州),同时出土的还有《司马绍墓志》《司马两...
北魏《司马墓志铭》又称《司马景和墓志铭》,全称为《魏故持节左将军平州刺史宜阳子司马使君墓志铭》,正光元年(52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立。全十八行,行十七字。 清乾隆二十年河南孟县八里葛村出土。 《司马墓志》系北魏墓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志多用方笔,峻利劲健,体势茂密,于平正中寓奇逸之变化,且其章法布局,...
此志文书法温文尔雅,似是闲庭信步——《北魏刘玉墓志铭》刘玉墓志,全称:魏故咸阳太守刘府君墓志铭,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刻。清代陕西西安出土。曾归川沙沈均初、海丰吴式芬。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辰壬毁于火。拓本较少难得。民国间王希量曾翻刻。拓本尺寸:高51.2 厘米,广54.5厘米,志...
《元倪墓志》于民国初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全称为《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刻于北魏正光三年(523年)。墓主人是北魏太祖道武帝的玄孙,所以这是一件皇家墓志,它已经在地底沉睡了一千余年,没想到一出土,就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大的震撼,它竟然将唐楷都比下去了。虽为魏碑,但这是一件典型的南北书风...
第19行和第20行,是写上《元鉴墓志》的刊刻日期及标题,具体内容为:“维大代大魏正始四年岁次丁亥三月庚申朔廿六日乙酉。武昌王墓志铭。”实际上,这个时间内容,在正文志的部分已经写过了,等于是重复了。值得注意的是,“维大代大魏正始四年”的字样。北魏的前身为代国,所以北魏墓志中,对于北魏的称呼有...
北魏《元倪墓志》,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楷书。19行,行22字。纵74厘米,横73.5厘米。民国初年在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曾归常熟曾炳章、昊兴蒋榖(gǔ)孙、番禺陈渔春。一九六O年从陈氏处访得此石,现藏上海博物馆。北魏《元倪墓志》,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