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作战是美英军进攻法属北非战役的代号,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先欧后亚,由于北非战场失利,英国人将曾经答应支援中国军队的400架飞机投入了北非战场。1941年4月,美国又将本来计划交付中国的飞机拨给了美国第十航空队。1941年6、7月间,隆美尔在北非突入托卜鲁克,直逼英军的最后防线...
在英军对着德军一番集火射击之后,撤退途中的德国人再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以后,隆美尔只能带着德意联军坚守在北非的几个据点里,不敢轻易露头。1942年7月,加入了战争的美国人开始计划联合英军在北非展开登陆作战。此时,希特勒已经对北非的战局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准备将隆美尔调回国内。(北非战场上的英军与俘虏...
1943年5月13日,轴心国在突尼斯的军队被围困,最终选择投降。北非战场的胜利为盟军开辟了新的战场,接下来,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意大利,准备进一步打击轴心国。六、北非战场的历史意义 北非战场不仅是二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更是盟军战略转折的关键所在。它标志着盟军从防守转向主动进攻,为后来的意大利战役铺平了道路。同...
经过激烈的战斗,德军在阿拉曼战役中遭遇了重创。11月4日,英军开始反攻,德军被迫撤退,战役最终以英军的胜利告终。这场战役不仅是德军在北非的重大失败,也为盟军的后续行动奠定了基础。三、战役的影响 1. 战争进程的转折 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德军在北非的优势地位被彻底打破。此后,盟军...
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德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统领的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的战役。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北非战场》是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和庞绍堂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里的一种,由资深历史学教授陈晓律所著。本书描叙了二战中从意大利对北非的入侵到德军在意大利战场的投降为止的在北非战场发生的战争史实。全书史料翔实,描写生动,对著名的巴尔干战役、克里特战役、阿拉曼之战等大型战役作了绘声...
解除德意联军对托布鲁克的包围,同时尽一切可能的扩大战果。隆美尔本人也是针锋相对的开始进行部署,他将第21装甲师和意大利的两个装甲师调到托布鲁克东南和以南地区,形成了一道机动防御线来应对英军可能的进攻。现在,北非战场上的英德两方统帅已经做好了准备,北非战场的冬季大战即将爆发,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73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最著名、最具战略意义的阿拉曼战役在此地打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意军墓外观,新华社记者潘超越摄 1942年7月,德意法西斯组成的非洲装甲军团,在号称“沙漠之狐”的埃尔温·隆美尔的率领下深入埃及,威胁着同盟国方面重要的跨苏伊士运河补给线;同时,盟军...
德国和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的“背刺”行为展示了战争中盟友之间的复杂关系。意大利的野心与实际能力不符,导致德国不得不介入。然而,两国的合作充满了矛盾和争斗,最终导致了他们在北非的失败。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时盟友关系可能随时破裂,胜利不仅 取决于武力,还取决于合作和信任。德国和意大利在北非的经历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