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涝南旱,顾名思义,是指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暴雨、洪水等灾害,而南方地区则表现为持续高温、干旱。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大气环流异常 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北涝南旱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我国北方地区在夏季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降雨量较多;南方地区则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然而...
1. 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偏北,从而在我国引发南旱北涝的天气现象。2. 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导致西部海平面上升约60厘米,海水温度升高,气压下降,从而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3. ...
“‘北涝南旱’也是拉尼娜事件的典型表现之一。”罗京佳表示,拉尼娜现象源自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的温度变化,东南信风吹走了太平洋东部被晒热了的表层海水,导致底部寒冷的海水上翻,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影响热带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风和降雨量。在金大超看来,造成“北涝南旱”现象出现的原因...
短时间内,北涝南旱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为气候是缓慢形成和结束的,需要时间,不像我们可以通过开关水龙头,立马可以调节水流大小。气候是难以人为直接干预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和冷空气南下,南方的高温会得到缓解,还会伴随降雨。具体时间可能要到11月份左右,南方的朋友...
我国常年“北旱南涝”的格局正在被颠覆吗?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雨带北移,早有征兆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在连续降雨影响下,黄河9天内接连发生3场编号洪水,都在传统主汛期之外;与此同时,南方则遭受连续高温炙烤,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高温日数超过20天,10余...
今年的“北涝南旱”天气,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半球和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反常,大气环流的反常主要表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副高)阶段性位置、强度的异常。 我国东部夏秋季节锋面雨带的位置变化就与副高的季节移动有关。因此副高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我国降水的不稳定性。
但总体看,北方的降水量还是低于南方,应该还是“北少南多”的大格局,但不排除个别年份个别时间段里出现阶段性的南旱北涝的情况,南方的旱灾风险确实是存在的。针对当下南方的高温干旱灾情,农业生产上的补救办法主要有三: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落实好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
结果,提前南下的冷空气和副高热空气相互碰撞,并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降下大雨。当然,今年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概率为80%,而拉尼娜在中国的特性一直是“南旱北涝”,有拉尼娜的年份,因赤道东侧易出现高压气团,从而诱使副高持续偏北,结果导致华北降水偏多。正因如此,今年北方频频出现几十年一遇的强降雨天气。
夏季风强盛,副高位置过早地北跳到30N附近甚至更北,雨带跳过长江中下游流域直接抵达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当地长时间降雨导致洪水灾害.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受副热带高压盛行的下沉气流影响,高温干燥,导致旱灾.这就是“北涝南旱”.夏季风如果颓弱,则是无力北上,长期使得梅雨锋滞留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则导致严重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