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果(原变种)是一种落叶、垫状、稍铺散小灌木,高20-40厘米,无毛;地下茎扭曲,黄褐色,皮层剥落,地上枝条密被宿存叶基;芽黄褐色,长3-4毫米;枝淡黄棕色的植物。形态特征 落叶、垫状、稍铺散小灌木,高20-40厘米,无毛;地下茎扭曲,黄褐色,皮层剥落,地上枝条密被宿存叶基;芽黄褐色,长3-4毫米;枝...
黑北极果变种,植株高3-6厘米;叶边缘无毛而与原变种不同。产东北大兴安岭。生于高山冻原及高山灌丛中。也分布于日本、苏联远东地区。果可食用。形态特征 落叶、垫状、稍铺散小灌木,高20-40厘米,无毛;地下茎扭曲,黄褐色,皮层剥落,地上枝条密被宿存叶基;芽黄褐色,长3-4毫米;枝淡黄棕色。叶互生,倒卵形或...
红北极果( Arctous ruber (Rehder & E. H. Wilson) Nakai)是杜鹃花科北极果属植物,又名天栌、当年枯,是杜鹃花目杜鹃花科北极果属的一种落叶矮小灌木,茎匍匐于地面,高6-15(-20)厘米;枝暗褐色,茎皮成薄片剥离,具残留的叶柄。浆果球形,无毛,有光泽,成熟时鲜红色、多汁。花期7月,果期8月。
🍇 北极果,也被称为黑熊果、熊莓或高山熊“葡萄”,是杜鹃花科的一种灌木。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arktos意为“熊”,staphule则可能指“一串葡萄”,也暗指这种果实是熊类的食物。🍓 这种野果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煮熟后食用,口感更佳。果实多汁但略带苦味,因此煮熟或制成果酱是更好的选择。🌳 北极果属于植...
北极果属(学名: Arctous),是杜鹃花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亚灌木植物。该属共有3-4种,分布于北极及北温带高山上。(概述图来源:)学名来源 北极果属的学名Arctous最早于1878年发表为熊果属(Arctostaphylos)下的组加词,来自古典拉丁语形容词arctous, -a, -um(意为“北方的”,又来自古希腊语形...
北极果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冬芽外具几片深褐色芽鳞。北极果约有5种,产自欧洲、北美、亚洲北部和东部,北达环极地区,南至中国西南高山。我国有 3种,1变种,分布东北、西北至西南山区。 目录 基本信息 植物形态 亚科概述 本科概述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北极果 ...
北极果属包含三种主要种类:北极果、黑北极果和红北极果(天栌)以及小叶当年枯。这些植物被广泛地归类于北极果属,其特征和分类信息如下:北极果,其学名Arctous alpina (L.) Nied.,是一种植株高度在20-40厘米之间的植物。这类植物具有明显的高茎特征,适合在较高的地势或地形中生长。北极果在北极...
北极果植物形态描述如下:北极果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冬芽外覆盖着几片深褐色芽鳞。叶片互生,带有叶柄,聚集于枝顶,即使枯萎后仍不脱落。叶片边缘有细锯齿,没有托叶。北极果的花形态独特,通常2-5朵排成顶生的短总状花序或簇生。花萼小形,4-5裂,宿存。花冠壶形或坛形,颜色为淡黄绿色或淡...
[]中国植物志:57(3):071 北极果属中文名:北极果属 属拉丁名:Arctous 亚科中文名:草莓树亚科 亚科拉丁名:ARBUTOIDEAE (Drude) E.Busch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