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GPS相比,北斗三号在授时精度上已经达到纳秒级别,意味着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北斗的授时准确度甚至超越了GPS。其次,北斗三号还采用了星间链路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北斗卫星系统内部的卫星可以彼此通信,形成一个“智能”网络,这大幅提升了卫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相比之下,GPS系统仍以地面站为主要信...
由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需采用许多新技术,为此,我国在2015年至2016年陆续发射了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以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星座自主运行等为代表的卫星载荷关键技术,以轻量化、长寿命、高可靠为典型特征的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基于星地链路、星间链路、全新导航信号体制的导航卫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以及98%的国产化器件...
2024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完成全球组网,这一震撼全球的事件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辛勤付出。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北斗已经不再是跟随者,它已经成长为可以与GPS平起平坐的全球性导航系统。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
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第59颗、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标志着整个工程正式收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雷淼介绍,这两颗卫星虽名为备份星,实为主力军,不仅承载着为北斗三号“升级”的作用,还将为下一代北斗验证技术。可能很多人会感到奇怪:...
北斗三号(BD-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 除组网卫星外,北斗三号还发射了5颗试验星和5颗备份星。 北斗三号系统于2009年正式启动研制,2015年-2016年发射五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
林宝军与北斗三号的渊源已久,从2009年9月18日担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到今天,林宝军已带领团队走过了整整15个春秋。15年前,林宝军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全部论证工作。2009年,林宝军服从国家安排,来到已运行了一段时间、但技术突破存在壁垒和难题...
继续回到北斗三号系统这边。根据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这次发射升空的两颗卫星,与前期的MEO组网卫星相比,升级了星载原子钟的配置,所以功能更为强大。所谓的原子钟,指的就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就拿铷原子钟来说,它可以做到几十万年只差一秒。靠着这逆天的精准度,铷原子钟能让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偏差,控制在数米...
2024年9月19日,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的升空,两颗通讯卫星一同进入了太空,同时也宣告了我国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已经正式收官。 至此,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60颗卫星已经全部到位,也意味着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完全走完了“三步走”阶段,真正成为了成熟的卫星组网。
身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每一次发射,林宝军都坚守发射现场,但这一次他的心情很不一样。9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9颗、60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战”,承担着为下一代北斗系统验证新技术的重任。一个多月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林宝军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