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第59颗、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托举下直冲云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两颗卫星,标志着整个工程正式收官。北斗三号实现全员到位意味着什么?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启动至今,“北斗”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布局起到了什么作...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是由 3 类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3 颗卫星布署在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 35 786 km,分别位于东经 80°、110.5°、140°;3 颗卫星布署在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分布在 3 个轨道面,轨道倾角 55°,轨道高度和周期同 GEO 轨道,轨道面间相距 120°,每个轨道面布署一颗卫星,3 颗卫星星下点轨迹为 8...
与美国GPS相比,北斗三号在授时精度上已经达到纳秒级别,意味着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北斗的授时准确度甚至超越了GPS。其次,北斗三号还采用了星间链路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北斗卫星系统内部的卫星可以彼此通信,形成一个“智能”网络,这大幅提升了卫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相比之下,GPS系统仍以地面站为主要信...
林宝军与北斗三号的渊源已久,从2009年9月18日担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到今天,林宝军已带领团队走过了整整15个春秋。15年前,林宝军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全部论证工作。2009年,林宝军服从国家安排,来到已运行了一段时间、但技术突破存在壁垒和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斗三号的成功问世给长期占据全球导航市场的GPS、GLONASS和Galileo等系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这些老牌导航系统面前,北斗三号就像是一匹黑马,以惊人的速度赶超,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全球导航市场的格局。不断更新与完善 北斗三号也并非一蹴而就,它在问世之前经历了多次版本的迭代与更新。在最初提出...
北斗三号亮点多多 由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需采用许多新技术,为此,我国在2015年至2016年陆续发射了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以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星座自主运行等为代表的卫星载荷关键技术,以轻量化、长寿命、高可靠为典型特征的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基于星地链路、星间链路、全新导航信号体制的导航卫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以...
继续回到北斗三号系统这边。根据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这次发射升空的两颗卫星,与前期的MEO组网卫星相比,升级了星载原子钟的配置,所以功能更为强大。所谓的原子钟,指的就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就拿铷原子钟来说,它可以做到几十万年只差一秒。靠着这逆天的精准度,铷原子钟能让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偏差,控制在数米...
2024年9月19日,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的升空,两颗通讯卫星一同进入了太空,同时也宣告了我国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已经正式收官。 至此,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60颗卫星已经全部到位,也意味着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完全走完了“三步走”阶段,真正成为了成熟的卫星组网。
而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北斗三号为民用用户,已经实现了免费提供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这还是普通的定位,同时,还拥有0.2米/秒的测速服务、误差不超过10纳秒的时间服务。看到没?很多人都说中国北斗收费,其实是免费的。当然,如果进行高精度的定位,那必然实力可以达到毫米级别的,所以,这样的发展,必然可以推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