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就国内和平问题在北平(今北京)举行的谈判。蒋介石在“和谈”阴谋失败后宣告引退,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李上台后于1月22日发表文告,愿以中共所提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进行商谈。3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后又加聂荣臻)为和谈...
见解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平谈判。 背景: 军事上,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通货恶性膨胀,物价连续倍长,民族工商业纷纷倒闭, 农村经济日益破产,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 政治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日益加剧,愈演愈烈。 概况: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 (以国民...
(一)和谈必须先订停战协定。(二)共匪何日渡江,则和谈何日停止,其破坏责任应由共方负之。蒋介石发了话,由于是国民党和谈代表坚持先签订停战协定,再商谈和平条件的立场,这样原定4月5日举行的谈判被迫推迟。4月5日,中共委托民革代表朱蕴山等人带信给李宗仁:“无论战与和,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并限南京政...
前言: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历经三次波折,傅作义屡次反复,情势紧张。终于,在一次与毛主席的见面中,傅作义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我有罪”。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傅作义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言辞?他是在为自己过去的决定忏悔,还是有其他更深层的含义?这场历史性的会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和战略博弈?毛...
北平和平解放五里桥谈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领导人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代表就北平和平解放问题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谈判背景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淮海战役正打得如火如荼。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全面分析全国战场形势和敌我实力对比后,决定立即发起平津战役,力求通过“军事攻势与政治...
周总理和侯镜如的交情挺特别,在这次北平谈判里,周总理发现侯镜如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他自己也处在政治上的两难境地。【戏剧性会面与当众揭穿】1946年1月13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北平饭店,同国民党军方高层举行会晤。时任北平警备司令的侯镜如亲自出面接待周总理,当两人四目相对时,周围的空气瞬间凝固,场面显得既紧张...
1949年的北平谈判,是全国解放前夕国共之间的最后一次谈判。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不是谈判的破裂,而是谈判中南京代表团的最终结局。对于谈判破裂、南京政府拒绝签字的结局,当时很多人都已预料到了。尽管当时是“李代总统”在主持南京政府,但幕后依旧是蒋介石在操控着一切。而老蒋,是决不甘心向中共低头的。很多人没...
真可谓南辕北辙。尽管如此,蒋介石操纵下的顽固派,在和谈代表出发前夕,还是从四面八方连续发出一片反对声。解放战争【第35期】1949年4月1日,国民党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
为此,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后又加派聂荣臻)为和谈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于4月1日起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谈判中,中共代表团坚持无论和谈成功与否,解放军都必须渡江,并指出“长江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经过半个月的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