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晚期的纪年器物有:龙泉市兰巨乡独田村出土的熙宁三年(1070)龙泉窑青瓷五管瓶,通高29.3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7.8厘米,胎色灰白,釉色青中泛黄,器盖为覆盘式,葫芦形盖钮,瓶直口,短颈,上腹分四级,自上而下渐收至瓶颈,口下第二级安流状五管,各...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
北宋官窑,这一青瓷中的艺术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顾文荐的《负睻杂录》与叶寘的《坦斋笔衡》。在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也就是1111至1125年,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官府特设窑厂,专注于青瓷的烧造。然而,由于北宋的覆亡,这一珍贵的官窑也随之消亡,其烧造时间虽短,却足以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瓷器珍品。【...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称青白瓷,晚清以后一般称为“影青”,晚清以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书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影青瓷的胎质洁白细腻,...
越窑青瓷在唐代被称为秘色瓷,对北宋汝窑、官窑瓷器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的越窑瓷器都注重瓷器的釉色,追求绿色如玉的青色,下面样子收藏介绍一下北宋越窑青瓷。北宋越窑青瓷工艺特点 1.北宋越窑青瓷以铁元素为着色剂,釉色为青绿色,由于在烧造还原气氛过程中氧化铁中铁元素含量多少不同,呈现不出的青瓷釉色...
其中就包括这件北宋青瓷粉盒,舞钢冷岗墓葬位于舞钢市庙街乡冷岗村西北,其中M1为“甲”字形竖穴土坑砖石混构夫妻合葬墓,方向5°,由墓道、封门及三个墓室组成。M2为“凸”字形竖穴土坑砖石混构墓,方向5°,由墓道、墓室组成。这两座宋墓是北宋晚期到南宋初期的家族墓地,可能为韩棱和韩琦后裔,是我市发掘规模最...
北宋,是耀州窑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窑址地层发现的各种设施及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看,青瓷制作过程十分完备,在原料淘洗、陈腐、揉练、拉坯、装饰、施釉、装烧、支烧及烧成当中,制度严密,工艺先进,处于北方地区窑业生产的领先地位。 图15 北宋 青釉印花菊纹盏标本 图16 北宋 青釉印花菊瓣纹碗底特征 这一时期的青瓷...
1. 独特的釉色:官窑器以其釉色而著称。其中,官窑青瓷以其深邃的青色釉面而备受推崇,这一特点源自于独特的烧制工艺。此外,官窑器釉面光滑如镜,散发着宛如明镜的光泽。2. 精湛的工艺:官窑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胎体坚韧,釉面细腻。官窑制瓷工艺的精湛之处在于其高温烧制,这使得官窑器具有卓越的质地和坚韧度。
临汝窑的烧造历史始于北宋中叶,盛于北宋后期,并延续至金代。近年来,临汝窑系的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已被发掘,但存世的完整器物相对较少。短暂的北宋青瓷,显得尤为珍贵。2021年12月23日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洋阳卡点王 2025-01-23 📜书法起源探秘:甲骨文与金文揭秘🔍书法...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