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之战以后,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保持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宋夏双方进行了三次大的战斗,宋均败。夏消耗巨大,遭受了严重损失,人民生活困苦,怨声载道。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
北宋、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时战时和。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
北宋的建立者是宋太祖,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 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 不同点: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西夏向宋称臣。 相同点: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之间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给岁币。 南宋疆域位于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以南,北边没有到达黄河流域。 南...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
关金朝没有与西夏进行和亲的原因,主要是继承了北宋以和亲为屈辱的理念。金朝认为自己取代北宋入主中原后,是正统之所在,与外族和亲是一种屈辱行为,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金朝对于自身正统地位的构建。“有辽一代,不断把公主下嫁周边各族,联姻外交是辽朝外交的一个显著特征。”出于抗朱的共同目的,相互利用、相互...
解析 C ﻫ[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辽、西夏之间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故A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闭关锁国指的是对外政策,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民族关系,故D说法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004年辽、北宋檀州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宋辽达成一百多年的友好局面;1044 年西夏与宋和议,双方友好,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 “北宋与辽 、西夏之间的关系 ”是解题的关键,1004年辽、北宋澶州之战...
1 辽与北宋是兄弟关系,北宋与西夏、金是君臣关系。辽是中原宋朝时期的东北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是西北的一个政权!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和议,宋每年给辽岁币,约为兄弟之国,谁的国君年龄大,谁就为兄;在官方来往的国书中这样称呼;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后,宋给西夏岁币,西夏向宋称臣;在辽末年,金崛起,与...
撤兵北去,此时金军还带走了徽、钦宗,后妃、宗室、朝官三千多人和大量的金银财宝,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难。二帝后被降为庶人,最后死于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关键事件 辽与北宋 高粱河之战 雍熙北伐 澶渊之盟 西夏与北宋 庆历和议 金与北宋 海上之盟 靖康之难 快速了解北宋历史(纵向)
1.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复杂多变,其中辽国因粮食问题而屡次挑起战端,凭借其强大的骑兵优势,使得北宋在军事上处于守势。2. 相比之下,西夏地处西北,拥有得天独厚的马场资源,使得其能在辽宋两大国之间保持独立地位。尽管在名义上西夏为北宋的藩属,但实际上北宋对其控制力有限。3. 北宋在完成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