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坊太狮是北京市传统舞蹈之一,起源于北京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成会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后几经兴衰,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李庭朴、陈子鹤重整,并重新设计了狮头造型。内容介绍 《白纸坊太狮》以以白纸坊太狮队参与竞逐北京奥运会开幕演出为线索,塑造了三代白纸坊太狮传人形象。丁世昌...
白纸坊太狮现在可以演出的动作套路近20个,如高举、蹬腿、打掌儿、弹腿卧等,常组合运用低条案、方桌、高条案进行表演。 资料图 北方狮会中,狮子的颜色多是一青一黄,而早年间白纸坊的太狮却是一黄一蓝,并有俗语“黄毛狮子蓝毛犼(hǒu)”。然而现在“白纸坊太狮老会”的狮子却是一黄一黑,这是怎么回事呢?关于...
【白纸坊里有只黑狮子】白纸坊太狮是北派狮舞艺术的突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北京尤其是宣南地区的民风民俗。2008年,狮舞(白纸坊太狮)被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话说“金毛狮子蓝毛犼”,白纸坊的狮子为什么是黑色的?白纸坊太狮的原型来自哪里?伴随着白纸坊太狮代表性第七代传承人杨敬伟的介绍,和团团一起体验狮...
传承了三百多年的狮舞技艺“白纸坊太狮”,狮头形象参照了故宫的石狮,成长于老北京胡同,风格独树一帜。与太狮相伴近40年的传承人杨敬伟,狮头里藏着他的梦想与荣光,也有他放不下的情结。过去舞狮队的台柱子,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传承狮舞,他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收了女学员,身体力行地将舞狮人的...
61岁的杨敬伟是“白纸坊太狮会”的第七代传承人,也是白纸坊胡同里长大的娃娃。从小就在541厂附近玩,每逢礼堂里有演出他都必看。老杨说,北京的狮子舞,分为太狮和少狮两种。所谓的太狮指的是一个狮囊里罩着两个人,一人演狮头、一人演狮尾,两个人要默契配合。少狮则是由单人扮演的小狮子。“我们这儿没有...
📜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表演形式,后逐渐独立,成为深受北京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成立于清代乾隆五年(1740)。🏮👴同治九年(1870),白纸坊地区的大户李庭朴、陈子鹤重整太狮老会,陈子鹤参照紫禁城太和殿门前的石狮子重新设计了太狮造型。狮身前后长约一丈二,狮头重约七十...
“顶上狮头,披上狮囊,就得亮出白纸坊太狮的精气神儿。”每次演出之前,杨敬伟都会这样鼓励队员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白纸坊太狮第七代传人,老杨舞狮已经35年了。从毛头小伙到队伍主力再到掌门人,杨敬伟经历了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尽管如今已不再登台,61岁的老杨对白纸坊太狮的热情丝毫没有削减。每...
“非遗借记卡(白纸坊太狮)”是中行与北京文旅局联合独家推出的联名借记卡,图案由中央美院设计创作。白纸坊太狮在北京已有260多年的历史,窝窝大眼、霸气炸毛,在民间一直有祛病、消灾、祈求平安祥瑞的讲究。卡片采用烫印和贝壳工艺,将太狮的聪明伶俐和威武凶猛还原于卡面,同时通过浮雕工艺增强图案立体感,...
白纸坊太狮,杨敬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狮舞(白纸坊太狮),北京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后逐步独立出来。它起源于北京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醒狮 #非遗文化 #中华 - 英说非遗于202309
非遗看北京丨白纸坊太狮 “狮”在人为 “黄飞鸿”系列电影带火了“醒狮”,有不少人认为狮舞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产物,其实北方也有狮舞文化。传承了三百多年的狮舞技艺“白纸坊太狮”,狮头形象参照了故宫的石狮,成长于老北京胡同,风格独树一帜。与太狮相伴近40年的传承人杨敬伟,狮头里藏着他的梦想与荣光,也有他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