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过去有几个新疆人聚集地—“新疆村”,村周边胡同里新疆菜馆一家挨着一家,那时还能看到店家砌的馕坑,每天都卖现烤的馕饼。香!当然,最热闹的莫过于烤羊肉串!家家门口都支着自制的烤架子,烟雾缭绕,羊肉的香味夹杂着新疆味儿的吆喝声,贯穿整条街,令人食欲大增!那时候,有些餐厅做的新疆菜真的很地道。那时候...
杨圣敏:元朝以来的北京“新疆村” 在2002年以前,北京曾有两个“新疆村”:其中一个位于白石桥路的魏公村,该村最多时有18家维吾尔族餐馆;另一个位于海淀区甘家口增光路,该村曾有33家维吾尔族餐馆。“新疆村”既非自然村落,更非行政编制,它的得名,是由于那里聚集了大量来自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魏公村:北京的“新疆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善于经商的维吾尔族人陆续来到北京,其中很多人到魏公村一带经营餐馆。后来这里陆续出现东乡族、藏族、朝鲜族、傣族、彝族等民族经营的餐馆,逐渐发展成了多民族餐馆一条街。然而也是由于维吾尔族人居多,这里开始被老北京称为“新疆村”。 ...
北京来了几个同事,围观我在新疆村里的退休生活!#vlog日常 #回村的生活#记录真实生活#农村自建房 - 木唠唠于2024110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26.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在北京自驾新疆的第七天,我们决定在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度过一整天。早上露营起床后,推开帐篷就能看到雪山,那种松弛感让人心旷神怡。于是,我们决定在村里闲逛一天。村里有免费的公交(每500米一个站点,共8个站),我们坐上公交去爬栈道。沿着栈道爬上山上的草原,俯瞰整个村子的美景,拍了几张照片。村里的邮局可以寄...
在北京, 海淀与西城的交界处, 有这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界儿。 它西起西三环,东至三里河路, 北临紫竹院路,南抵玉渊潭公园。 这片儿胡同少,楼院多, 有大院儿,有商场,有学院、有工厂... “师傅,去甘家口” 甘家口一带原有甘家口村, 50年代,这里开始投入建设, 按甲乙...
这条街被称为“新疆村”, 一路走下去几十家馆子, 让您吃个够! 夏天到了,一走到这附近, 就能闻到烧烤味,口水就控制不住了。 进去可以看到不少光着膀子在路边吃饭喝酒的人, 热闹的没地方停车。 不能少的当然还有柴氏, 柴氏的面条简直一绝, 路边支个棚就开始卖面条。
新疆村是12年前的说法。一是甘家口往西4-5百米的一段街道。一是原西直门外魏公村南侧的一条街道。前者随着市政道路的改造已经消失。后者由于魏公村全部拆迁。盖了现在的韦国濠楼盘。街南侧现在是餐饮一条街:有傣族风味、内蒙风味、四川风味。但离此处不远的民族大学西门有一家新疆风味的天池餐厅。较地道...
从北京出发,自驾新疆的第71天,我们抵达了白哈巴村。这里的太阳从中国的山峦中升起,日落时却消失在哈萨克斯坦国的山里,真是奇妙的体验。河流分隔了两个国家,肥壮的牛群在村子里悠闲地散步,而铁丝网对面的河谷绿地上,是否是哈萨克斯坦的牛群在游荡呢?目前,村里大约有三十多辆自驾游的房车和床车,大部分都集中在游客中...
内容提示: 北京“新疆村’ ’ 的变迁——北京“新疆村” 调查之一[ 文章编号]1001—5558(2008)0 2一o 00 1一0 9●杨圣敏王汉生[ 摘要]自上世纪8 0 年代以后, 一批批新疆维吾尔族人陆续来到北京,他们大多聚居于北京的魏公村和甘家口两地, 形成了两个维吾尔族村庄。 作者的这项调查就是围绕新疆村的维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