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抗肿瘤药、紫杉醇、氮芥等化疗药渗漏早期(24 h 内),局部首选冰敷,可减少渗出药物的吸收,灭活某些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同时,冰敷可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2)热敷 对于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药物在发生外渗后的 24...
大部分化疗药外渗部位宜冷敷,间断冷敷24h,温度4-6℃,时间15-30min,即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又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扩散、吸收、并灭活外渗药物,冷敷后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化疗药物外渗创面可以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外敷,或者牛黄解毒片、金黄散软膏,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化疗药物外渗时,首先要...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一般处理 一旦发现或怀疑化疗药物渗出,应立即关闭输液开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患肢制动,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或疑有外渗部位的药物,再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加维生素C,可稀释渗漏局部残存的药物。 2.局部封闭 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阻断局部恶性传导,用于化疗药物...
1. 立即停止输注: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外渗的药液。2. 评估外渗情况:观察外渗部位、面积、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等。3. 局部封闭:使用相应的解毒剂或局部麻醉剂进行封闭,以减轻疼痛和阻止药物扩散。4. 冷敷或热敷: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冷敷或热敷。一般蒽环类药物外渗 24 小时内冷敷...
药物浓度高或快速输注。 三、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化疗药外渗,立即停止输注, 先不要拔除穿刺针,用5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尽可能抽吸出刚渗出的药液,使渗出的药液量尽量减少,然后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和护士长。 估肿胀范围及外渗液体量,确认外渗的边界并标记;观察...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常表现为皮肤穿刺组织周围疼痛、红肿、水泡、硬结,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功能障碍、溃疡或坏死等症状。当化疗药物外渗时,应遵循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注,并小心保留针头,先进行回抽再拔除,随后更换穿刺部位。全面评估...
1、外周浅静脉输注时外渗的处理: (1)残余药及外渗药物的紧急处理:化疗药物一旦发现出现外渗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在拔针前尽量抽出外渗药物,回抽的血液及液体以3~5 mL为宜。应用相应药物的拮抗剂,从原静脉通路注入或在外渗局部皮肤行皮下注射。 (2)局部封闭:常用药物有0.25%~l%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酶...
02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通路 首选中心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应首选中心静脉通路,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避免使用受损血管 考虑患者血管条件 针对患者的具体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和穿刺部位,确保药物能够顺利输注。在选择血管通路时,应避免使用有...
为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遵循以下团体标准: 1. 外渗预防: - 注射前检查: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包装,确保无损坏或泄漏。 - 注射技巧: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注射器,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注射部位,消毒后干燥。 - 缓慢注射:慢速注射药物,以减少压力和药物喷射的可能性。 - 定期更换注射器:...
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需要依靠团体标准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团体标准的一些基本原则: 1. 培训和教育:医疗团体应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正确注射化疗药物的技巧和知识。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剂量和给药途径,并接受实际操作的培训和指导。 2. 注射技术和设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