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岩,位于宜春市区西北郊、秀江北岸,海拔163米。被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每当渔舟唱晚,牧笛催归之际,古寺钟声,悠扬清越,回荡在寥廓江天,城郊内外,清晰可闻,给人清静幽远之感。宋代诗人赵善坚有诗曰:"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故称"化成晚钟"。
宜春八景之一的“化成晚钟”源于清乾隆年间杨应瑶的《复修化成岩李卫公祠碑》中的描述,该文赞美了李德裕在袁州的贡献,他不仅提升地方士人的道德文章,还通过教育引导卢肇等人才,使其成为状元。因此,人们以“过化成就”之德,将山岩命名为“化成岩”,并赋予其深远的文化意义。“梦回先秦”的历史背景...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北郊,秀江北岸的化成岩,是宜春八景之一的"化成晚钟"。这里的山势由河岸平地逐渐升高,海拔约163米,山岩奇特,洞穴幽深,自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其"清奥"之美闻名遐迩,被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牧童的笛声悠扬,此时化成岩寺内传来的钟声,...
化成岩一直香火不绝。南宋嘉定年间曾因破败而一度重修,但后又颓废。直到清康熙初年,一个叫念融的僧人又将其重建,袁州知府李芳春题额曰“赞化裁成”。从此,佛寺便改称化成岩寺,一直延续至今。其后又有僧人募建了关帝殿、敬业堂、面壁轩等,悠远的晚钟声遂又萦绕在秀江桥头、袁水之滨了。
化成晚钟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也许不是它那悠扬的晚钟声,而是一位叫李德裕的唐朝人和他的几个弟子的故事。 公元835年,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在朝廷牛李党争中落败,几经遭贬而来到袁州做了一名长史,这位失意的朝廷命官无意于这样一份闲职,干脆寓居于城北郊的化成岩,终口读书吟诗,修心养性。有袁州学子卢肇、易重诸人...
杨克勤 朗诵《化成晚钟》 化成晚钟 少木森 这是天籁之音,来自历史的深处。 被贬的唐朝宰相李德裕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听钟,而后,官复原职,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他带走一声钟声了吗? 卢肇在这里听钟,他成了李德裕的弟子,更成了江西的第一位状元;他告别了,化成晚钟依然在这里敲响。
自唐以来,僧人在化成岩的上岩建有佛寺,称为开化院;下岩则为惠明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开化院得到复修,并沿用至今。清朝康熙初年,僧人念融重建,知府李芳春题额为“赞化裁成”,寺名由此而来,后人称为“化成岩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同知杨应瑶将其改建为清音阁,以祭祀...
宜春八景之一的化成岩,位于市区西北郊,秀江北岸,海拔163米。这里洞幽石怪,自成岩壑,以其“清奥”著称,历来被誉为“江南一胜”和“天然图画”。山腰间,寺观创建年代无从考证,但宋代时香火鼎盛,有“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昏晨”的诗句描绘当时的景象。唐代宰相李德裕曾在此贬官为袁州长史,并留有...
【化成晚钟】 张有清 这碧空的云霞, 伴悠悠的晚钟, 敲醒了一梦千年, 红尘来去, 了却的是恨海情天。 这如线的烟雨, 除却那万里晴空, 淅沥了多少寒风? 山深的鹧鸪, 唱断了夕阳无数? 人世的尘埃, 浸遍了楼台城廓, 在青灯古寺里, 拂拭成明镜不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