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疹 匐行疹又称钩蚴皮炎、潜行疹或幼虫移行疹,是由寄生于狗、猫、*等动物的钩虫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并在皮肤内向前移行,形成红色略高于皮面、蜿蜒蛇形的皮肤损害。损害多发于手、足、小腿等与泥土经常接触的部位,少数患者可发于鼻部、口腔黏膜及结膜等处。患者自觉局部瘙痒或有刺痛感。本病多见于儿童,好发于...
匐行疹 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称皮肤游走性幼虫病、幼虫移行疹、是某些线虫如巴西虫、丝虫、条虫等的幼虫移行于皮内引起的曲折的线形损害。 别名:migrans 移动性幼虫疹 英文名:creeping eruption 发病部位:手 足 小腿 面部 就诊科室:皮肤科 症状:红斑丘疹水疱...
匐行疹鉴别 1.Kyrle病 为穿通性角化过度,皮疹为分布广泛的角化过度丘疹,中心嵌有角质栓,组织病理特点为毛囊有被角栓穿通现象,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多与外伤有关,常见于12岁以下儿童,皮疹虽有角栓,但皮疹分布无一定规律,一般6~8周消退,组织病理特点为表皮坏死,其下方真皮胶原组织变性,...
匐行疹简介 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 详情> 常识 易感人群:虫媒传播 患病比例:0.004%-0.008%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常用检查: 胸部透视 更多> 症状表现: 化脓结痂 瘙痒 更多>...
匐行疹症状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虫卵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开始感染人体。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皮内移行,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有呈现较硬小肿块者,随着蚴虫在皮下移动,皮肤出现淡红色蜿蜒曲折的线状损害,微隆起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长度不定,一般蚴虫每天移动约数厘米,皮损继续推进,可长达15~20cm...
匐行疹也被称作幼虫移行疹,是一种寄生在狗、羊、猫、牛等动物身上的钩虫幼虫感染人体所致,在进入人体皮肤后,会逐渐向里前行,出现红色高于皮面、蜿蜒蛇形的皮肤异常。一般主要发生在手、小腿、足部等常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少部分会发生在鼻部、口腔等部位,患者会感觉到局部的瘙痒、疼痛。
匐行疹(creeping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开始局部自觉 ... [全文阅读] 去医院...
匐行疹(creeping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于皮面,亦有呈条
病情分析:匐行疹即螨虫性皮炎,治愈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和个人卫生等方面。 1.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如含有氯氟安定的乳膏,每日使用2-3次,连续使用7天。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一般每日10毫克,可缓解瘙痒症状。 严重感染时可使用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每日500毫克,连续使用7-10天。 2.环境控制: 定期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