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艺舟双楫》是一首古代诗歌,原文如下: 乘舟归去,泛泛轻风,双楫摇曳。 江水东流,山影倒影,烟波浩渺。 舟中有我,心中有愁,思绪万千。 离别之情,如鲠在喉,难以释怀。 别离之际,泪水滂沱,情难自禁。 江畔杨柳,依依不舍,似与我同悲。 艺舟飘摇,归期未定,愿早日重聚。 这首诗描述了乘舟归去的情景,舟...
包世臣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 述书上 乾隆己酉之岁,余年已十五,家无藏帖,习时俗应试书十年,下笔尚不能平直,以书拙闻于乡里。族曾祖槐植三,独违世尚学唐碑,余从问笔法,授以《书法通 解》四册,其书首重执笔,遂仿其所图提肘拨镫七字之势,肘既虚悬,气急手战,不能成字。乃倒管循几习之,虽诵读时不...
包世臣一生学识广泛,诗歌、文赋、农业、兵法、盐、漕运等,无所不通,无所不知。他也将自己所学用于促进民生富强,拨乱反正,安定社会之中,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包世臣《艺舟双楫》一书对碑派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本书中,他主要围绕书法技法阐述了他的书法思想,从执笔运锋到结字、章法和墨...
清包世臣(1775-1855)撰。系文艺、书学论著。6卷,为《安吴四种》之一。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故称“双楫”。世臣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世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今江西新余)知县,关心时政,主张抗英。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
艺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 包世臣 康有为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又号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清代嘉道年间著名学者、思想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泾县古名“安吴”,故多称其为“包安吴”。包世臣从少年时立志于用世,精研时务,善于吸纳百家之学,而无学派之束缚,一生学识广泛,诗、文、农、兵、...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中指出:“书艺的起点在于指法的运用,而终点则在于行间的布置。”他认为,通过聚字成篇、积画成字的方式,可以创造出八种不同的书法艺术效果。在笔法方面,包世臣提出了一种微观的学习方法,突破了前人论书的模糊性,使得书法艺术的学习更具操作性。他强调执笔与用笔的协同作用,...
在《艺舟双楫》中包世臣记下了邓石如言:“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包世臣并说 “以其说验六朝人书则悉合”。艺术价值,所谓无笔墨处也是妙境。邓石如说书法要“计白当黑”,“计白当黑”便 成为论述书法空白最精妙的概括。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并不是说越疏越好或越 密越好...
包世臣艺舟双楫原文翻译 摘要: 一、包世臣的生平简介 1.父允和为康熙间进士 2.世臣以诗赋游长安,被荐入馆修《韵府》 3.改名艺舟,官至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 二、世臣的技艺与成就 1.遇异人,学舟楫之术 2.泛舟江湖,人莫能及 3.文章公之于众,学者宗之 三、世臣的观念与贡献 1.文章为天下之公器 2....
“艺者,舟也;双楫,其术也。水哉,波哉!渺渺兮予怀,望洋兮而兴叹。” 翻译: 艺术就像是一艘船,而双楫是它前进的方法。水啊,波浪啊!如此宽广,令人感叹。面对这浩瀚的艺术之海,我不禁感叹不已。 3.《艺舟双楫》的意义及影响 《艺舟双楫》是包世臣对其艺术理论与批评的总结,体现了他对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