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官 [ xūn guā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ūn guān ] 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结果 和蔼 蚌埠 奇怪 顿时 弥漫 朋友 丰富 五行 清晰 囹圄 茂盛 ...
勋官是中国古代授给有功人员的官号,有品级而无职掌。勋官最初为西魏后周的"戎秩",即军职,但因大量升授有功军人,所以军职就逐渐演变成了没有职掌的勋官,隋朝建立后,置上柱国为从一品,柱国为正二品,上大将来自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边认品,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开府仪同三司正四品,上仪同三司从四品,...
成语(Idiom):勋官(xūn guān)发音(Pronunciation):xūn guān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有功勋的官员。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勋官是指在军队或政府中有杰出贡献、有功勋的官员。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有功勋的人应该给予尊重和荣誉的态度。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军队或政府中有杰出贡献、有功...
简体:勋官 繁体:勛官 拼音:xunguan 读音:xūn guān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勋官 造句: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勋官 勋官解释 勋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旧时授与有功者的虚衔没有实际职务。起于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称为「勋官」。历代沿袭至清废除。
官号。始见于南北朝,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外,更为节级。北魏陆续设其官号。然皆杂乱,北周始制勋官十一等,名义即此,自正九命至七命不等。隋因其制改命为品。南朝宋薛渊在后废帝元徽(473—477)末,曾以勋官至辅国将军。隋文帝沿北周旧制,用赏勋劳。更增损而定为十一等:上柱国、柱国、上大...
聊聊勋官。《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勋官用于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魏晋到隋唐形成官品体制,官职、文阶、武阶、勋官、封爵都被纳入九品框架之中。封爵代表了荣誉和地位;勋官代表了功名;散官代表了利禄;而职事是官员真正的差事和掌握的职权。但爵级、勋官不一定是官员,平民...
唐高祖武德七年沿用了周隋的十一等勋官,唯改其名称,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自正二品至从七品(四品以下为各品上阶)。贞观十一年,改上大将军为上护军,大将军为护军,以后成为永制。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
唐代官阶分为四种: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散官、勋官和爵号都是无兼官的,只有职事官可以同时带有散官、勋官和爵号。勋官制度源于北周和北齐时期,由于战事频繁,授予勋官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到了唐高祖初年,勋官被定为十二等。轻车都尉、骑都尉和云骑尉是可以袭爵的。唐代...
唐朝的强大与其武装战斗力有关,强大的战斗力的原因之一和其“勋官”制度有关。唐朝的勋官制度是一套严谨而完善的官僚体系,以“奖励功勋”和“明确军功”二者兼备为特点。尽管唐朝勋官制度也包括文官,但是勋官制度主要专注于奖励军功,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的功勋。这种重视军功的特点,与唐朝一个以武功为重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