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动脉梗死(Penetrating Artery Infarction, PA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亚型,占所有脑梗死的20%-30%。其病理特征为直径40-800微米的穿支动脉闭塞导致深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由于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丘脑及脑桥等关键功能区,此类疾病不仅具有高致残风险,其病因...
发生于单支穿支动脉供血区内散在梗死灶的机制是非常明确的。受累穿支血管的管腔狭窄,斑块、微小夹层或血管阻塞管腔进一步减少脑内穿支供血区域的学流。血液流变学因素也可以降低穿支血管内血流,并足以造成梗死。 导致白质异常分布区域大于单支穿支血管供血区的机制很难解释,可能涉及很多不...
脑桥旁正中动脉(Paramedian branches)每侧约4-6支,管径极细,一般比头发稍粗,从基地动脉的背面发出,发出后稍斜向后上,至脑桥基底沟中央两岸,供应脑桥旁正中区,包括桥核、皮质脑桥束、皮质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一些较小的细支也穿向背部,供应脑桥被盖的腹侧部,包括一部分内侧丘系(见图3)。图3 脑桥...
本文主要综述前循环血管及后循环血管的穿支动脉,如Heubner返动脉、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和髓质动脉等,供血区域与相邻血管之间的关系、穿支动脉病变的梗死类型及其影像学进展。 01 不同穿支动脉供血区域和梗死类型 1.1 浅表穿支灌注区域和梗死类型 ...
载体动脉和穿支动脉是指血管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动脉。 载体动脉是指负责将大量血液输送到某个器官或组织的主要动脉。这些动脉往往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粗的壁厚,并且分支更多。常见的载体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和肾动脉等。 穿支动脉则主要是分支于载体动脉上的小型动脉,它们通常直径较小,壁厚较薄,但分布较为...
脑穿支动脉包括浅穿支动脉和深穿支动脉。通常所说的穿支动脉主要是指深穿支动脉。在前循环中,源自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Heubner动脉供应基底节和内囊;源自颈内动脉的脉络膜前动脉供应放射冠和内囊的后部、尾状核的尾部、苍白球的内侧部及颞叶皮质的一部分。在后循环中,源自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支和...
[胸廓内动脉]穿支 [胸廓内动脉]穿支是2014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 定义 胸廓内动脉的节段性分支。常为5~6支,自后向前穿肋间隙至胸廓前面,折向外侧供应胸大肌等结构。 出处 《人体解剖学名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显微外科学名词。定义 以胫后动脉发出的肌间隔或肌间隙穿支血管为蒂的筋膜皮瓣。一般内踝上10cm处的穿支血管较粗大和恒定,临床使用较多,局部转位修复小腿创面。出处 《显微外科学名词》第一版。
1、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部创面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部创面 修复中的应用修复中的应用 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兰州手足外科医院 何如祥何如祥 背景背景 穿支皮瓣的概念起源于穿支皮瓣的概念起源于2020世纪后期,世纪后期,19891989年由日本学者年由日本学者 KogimaKogima教授提出。从教授提出。从19971997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