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耗,加耗,汉语词汇,拼音是jiā hào,解释是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加耗常用于描述在某个活动或过程中增加了消耗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工作量增加、资源紧张、精力不够等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加耗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它是从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所引用的一句话:“加耗则亏,损耗则绝。”意思是增加消耗会导致亏损,损耗过多则会...
词语名称:加耗 词语读音:加(jiā)耗(hào) 词典解释: 1.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五代后唐明宗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五代后汉时王章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 2.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
加耗,本来是国家允许的向纳税人以“填补保管和转运税物过程中的损耗”为名的加征。这始见于唐朝,当时加耗的数额有一定的限制,是合法的正税附加税。但是“加耗”之名的存在却为仓场不法官胥从中渔利开了方便之门。唐宣宗的一道诏文说:“天下仓场所纳斛斗,如闻广索耗物,别置一仓斛斗,又...
加耗报效 加耗报效,盐商于例定弓1斤外,要求政府加耗盐若干斤,以此作为盐商“报效”的补偿。实质是,国家因商人报效而准其贩卖若干成私盐作为交换,表面上获得有限的报效,实际上丧失巨大的盐课。
赋役不均的状况引发了明中期的财政改革,一条鞭法以前,以宣德改科为标志的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如均徭法、加耗等内容推行全国,其目的是均平税负。但从改革结果而言,下等户虽然实际上分担了上等户的徭役,但必须…
试行分乡论田加耗法,“华亭县东乡每亩加耗斗一升,中乡斗三升,西乡斗五升。后,中乡亩加斗四升,西乡加斗五升,东乡又分沿海、不沿海,沿海亩加一斗,不沿海亩加一升。上海县东乡每亩加斗一升,中乡斗三升,西乡斗五升。后,又分东乡沿海亩加斗一升,不沿海加斗一升,中乡亩加斗三升,西乡斗六升多”[8]。
材料中透露出两则关键信息:其一,户部兑军加耗则例是以运军兑运仓口距离京通的远近为标准,对州县在兑军加耗的大致规定,属于州县田赋的支出部分,且兑军加耗是对运军承担运役的一种经济保障,亦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以斛面米形式存在的陋规——尖米则在兑运法下被纳入到漕费中,“其攒运粮每石俱两平斛斗收...
成本加损耗指的是在制造或销售商品过程中,除了商品本身的成本外,还需要额外考虑的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损失。以下是详细解释:成本是指生产或获取某种商品所需的费用总和,它涵盖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以及间接费用等。这些费用是固定和可变的,并且直接关联到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