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功高 ( láo kǔ gōng gāo ) 解释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田汉《卢沟桥》第二幕:“你们替祖国守住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据点,...
尉迟敬德对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多次在战场上把李世民救出来。所以,尽管尉迟敬德后来功劳很高,而且还不低调,为了排位的问题,把皇亲国戚眼睛都差点打瞎了。但是李世民一直觉得他是忠臣,一直护着他。而尉迟敬德也因此得以善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功高并不一定震主。功高震主,那是因为权力变大的缘故。如果一...
在王朝社会里,功高震主因而不得善终的,比比皆是。如果功高,又想得善终,最好的办法,一般都是“知进退”,也就是“功成身退”。在建立了大功劳后,立刻就丢掉一切现世至高无上的权力,退归田园。这样的大臣非常多,比如张良、王翦、范蠡等等。他们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姓名,而且还在后世留下了令名。 不过,要做到“...
的确,功劳是结果,苦劳是过程。功劳是工作中的成绩,苦劳只表明在工作中出了力,但出力多寡与效果好坏并不一定成正比。事实上,广种薄收、出力没绩效等现象并不鲜见。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一些人误把“劳苦”和“功高”画上了等号。有的使蛮力、简单重复,不讲究方法,尽做无用功;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忙不...
《尚书》:功高在于志大,业广在于勤勉 《尚书》中记载周成王告谕百官时说的一句话:“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告诫诸位卿士大臣,功高在于志大,业广在于勤勉。”这是周成王勉励百官立志为国,勤勉为政的话,同时这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金玉良言。志是什么呢?心之所向是为...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下历史上那些“死于”功高震主的名将!1、白起 虽然白起之死,有很多种因素,功高震主不是最主要原因,但是多多少少都有秦昭襄王在这方面的顾忌,白起乃战国中后期的杀神,一生领兵作战无数,是秦国从称雄到称霸,再到会当凌绝顶的最主要的领头核心人物之一。说起白起对于秦国的功劳,可谓...
总之,“功高盖主”是古代中国的一句成语,意思是功绩太高的人容易超越君主,成为真正的主宰。皇帝害怕功高的人,是因为这些人拥有高度的权力和影响力,有可能对皇帝的统治构成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皇帝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限制官员的权力和影响力,以确保自己的统治稳定。在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功高...
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人在立下功劳之后就感觉自己了不起,不将别人放在眼里,殊不知这种情况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南北朝时期的贺若敦和他的儿子贺若弼就因为居功自傲而引火上身,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贺若敦是北周的大将,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已经非常高了,看到别人都升官了,而自己却没有升迁,于是心中非常...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 事实上,现代化企业管理下的员工已经不是当年“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奴才;现代化企业管理下的企业,同一言定生死的朝廷不同。古往今来,只要自己不是一把手,就要永远面临“功高盖主”与“兔死狗烹”的问题。那么,员工怎么样才不会超过上级呢?这就需要职场人士...
比如秦国时期的名将白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是战国头号“战神”,最后被逼得自尽,一代战神就此落幕,但也有一些功成身退的例子。在战国时期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将军,他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功高震主之后他选择主动提出解甲归田,皇帝却告诉他,你留下吧,我不会杀你的,这位将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