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马上跟进落井下石(御史广兴具疏劾珅诸不法状,大学士刘墉亦于造膝时奏请究治)。按照清史记载,刘墉是个老滑头,作为四川布政使刘棨之孙、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本人又是体仁阁大学士,是有资格跟和珅掰一掰手腕的。
赵载(1481~1543),垣曲县北羊村人,原名君琰,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进士,帝赐名载。十四年(1535)迁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嘉靖二十二年(1543),积劳成病,于同年10月25日病逝,终年62岁。明代官吏墓葬在运城地区发现不多,考古发掘的更少。赵载墓无论从墓葬形制还是残存的随葬品看都具有一定的规格,该墓的...
出宫的皇长子牛钮最终流落到武陟(今隶属河南省焦作市),隐姓埋名改为姓牛,康熙六十年时黄河在武陟决口,已有三子十八孙且七十一岁的牛扭见形势十分危急,由于长年居住在黄河边上、深谙黄河水性,冒死进京与康熙相认,并献出治河良策。于是,康熙皇帝封牛钮为左副都御史,自己担任都御使,派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亲自到...
历史官职> 副都御史 官名。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为都察院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十七年升正三品。建文(1399—1402)中改御史大夫。成祖即位,复旧制。南京都察院亦置,无左职。佐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副都御史相关 县仓房 县库房 壮班
左副都御史是一种官职名称,清代都察院次官,协助正官左都御史综理院事。官职简介 清代都察院次官,协助正官左都御史综理院事。崇德元年(1636)都察院初设时置左右参政,无定员。三年,定左右参政各二人。顺治元年(1644)改左右参政为左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系督抚兼衔,无定员。三年定左副都御史满、汉各...
1. 在清朝官制中,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是中央官职,而总督、巡抚则属于地方官职。2. 总督和巡抚的职位在法律上属于临时差遣,并非长期固定的职务。3. 以巡抚为例,其全称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XX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某某”,其中“巡抚”为动词,表示其职责是巡视并管理...
出仕稍晚的明朝太子少师、户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公元1371~1440年)后来也为黄子平写了一篇传记,名为《明副都御史乡贤黄公传》。潘氏、梁氏二位夫人去世后,明皇室皆诰赠为二品夫人,并与黄子平合葬。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电白县城从今高州长坡镇迁往神电卫,黄子平墓恰好在新县城的规划范围内,乃迁葬至...
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监察委员会主任。明洪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清朝沿袭,以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以右副都御史与右都御史、右佥都御史为在外...
历史知识> 左副都御史 官名。又称副宪。明清都察院副长官,佐左都御史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设,左、右各一人,秩正四品。十七年升秩正三品。清顺治元年(1644),改参政设。三年,定设满、汉各二人,为正三品。其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之兼衔,不设专员。
时间不长提拔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曾敕整巡边奉顿霸州兵备道,后又改为密云兵备道,不久加参政衔。朝廷在诏书中称他“胸襟博大,而且沉稳有谋略,处事果断而有能力。”因此,特别提拔为都察院副都御史,巡察襄助管理自河北延庆县至山西大同一带之长城防御事务。郭四维施政恩威并济,襄助长城防御达十余年,直到退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