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龙栉龙,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目前已有三个被承认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P. tubicen、以及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副栉龙的化石发现于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副栉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可以二足...
Parasaurolophus,又称副龙栉龙,名字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属于鸭嘴龙科,生活在晚白垩纪时期的北美洲,时间跨度大约为7,600万年至7,300万年前。目前科学界已确认存在三个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P. tubicen,以及拥有独特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副栉龙的化石遍布亚伯达省、新墨西哥州和犹...
副细颚龙(学名Apatosaurus),之前被称为雷龙,是梁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型生物之一,臀部约4.5米高,长约23米,体重至少有23公吨。它们的名字是希腊文的「骗人的蜥蜴」,这是因它的人字形骨很像沧龙。简介 副细颚龙档案 生存时期:三叠纪晚期 类别:虚...
副龙栉龙啊,它的名字意思是“几乎有冠饰的蜥蜴”,是不是感觉它特别有个性呀!它生活在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离现在可有好几千万年了呢!说到副龙栉龙,它可不是只有一种哦,目前已经有三种被大家承认的副龙栉龙啦:沃克氏副栉龙、P. tubicen,还有短冠饰的P. cyrtocristatus。这种恐龙的化石在...
最后,头冠有可能还拥有运用嗅觉的功能。有些科学家提出,头冠可能是用来嗅探空气中有利于副龙栉龙的化学物质。例如,雄性副龙栉龙可以通过头冠来探测出可能的猎物,或者是对方的踪迹,这都可以使得它们更加成功地狩猎,同时也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威胁。总之,副龙栉龙的头冠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恐龙生理的...
副正体龙是坚蜥目的一属,是在1985年根据鳞甲化石而叙述、命名,曾经被归类于箭齿龙的一种。基本介绍 化石发现于德国的Stubensandstein地层下层、以及美国的Dockum组、钦尔组(Chinle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卡尼阶最晚期与雷蒂亚阶。在格陵兰Flemming Fjord地层发现的化石,也被编入于副正体龙,地质年代为诺利阶。副...
【释义】:副栉龙(,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又名副龙栉龙,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副栉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副栉龙最先被认为与栉龙(有冠饰的蜥蜴)是近亲。目前已有三个被承认种:模式种沃克氏副栉龙、小号手副栉龙、以及短...
副盾齿龙是1931年才发现的,样本很少,又比较破碎,这类盾齿龙只知道一个品种,发现于阿尔卑斯南麓。动物简介 直到1942年才有一个比较好些的上颚骨样本出土(奇怪,1942年还有闲心挖化石?)。1936年时波兰科学家曾经找到过副盾齿龙的肋骨化石,可惜不久就在战火中被毁了。副盾齿龙的头骨,请留意一下它和盾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