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桐含义解释 剪桐[ jiǎn tóng ] ⒈ 《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
剪桐 [ jiǎn tó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ǎn tóng ] 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娃娃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娃封你,史称“桐叶封弟”。后因以“剪桐”指帝王分封。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桐(tóng,)桐tóng〔泡(〔梧桐〕见“p乷 )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梧”。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251251剪桐是什么意思?以上就是剪桐的解释和含义。 到一本词典查【剪桐】的解释分解查询【剪】【桐】 上...
剪桐典出《史记·晋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用作分封亲王之典。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纫...
词语“剪桐”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注音* 读音:jiǎn tóng* 注音:ㄐㄧㄢˇㄊㄨㄥˊ### 二、基本释义“剪桐”原指用剪刀将桐叶剪成的行为,但在历史典故中,它特指帝王分封诸侯或赐予爵位的行为。这一含义源自周代的一个著名故事,即“桐叶封弟”。### 三...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剪桐"也常被用来比喻分封、继承或赐予。例如,清末诗人徐开任在其《送仲兄司理邵陵》一诗中,提到“忆昔邵陵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便是借用了"剪桐"这一典故,赞美邵陵家族的辉煌历史和对后代的期望。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分封制度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周朝时期对于君王言辞...
“剪桐”作为分封的象征,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还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场合。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仪式,更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忠诚、德行以及权力传承的理解也逐渐丰富和完善。从“剪桐”这一典故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对于权力分配与传承的复杂考量。这一制度不仅关乎政治...
“剪桐封唐”“剪桐封唐”桐叶封地起风云,晋国传奇称霸春秋,百年霸业谁与争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国家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书写了一段从微末中崛起,最终称霸春秋的传奇故事。这个国家,便是晋国。它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从一片桐叶封地开始,历经风雨洗礼,最终成为春秋时期...
“剪桐封弟”典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传说中,叔虞与周成王一起玩耍时,成王将一片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这就是“剪桐封弟”典故的由来。那么,这个典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呢? 📖 根据《史记》的记载,晋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也是周成王的弟弟。当初,武王与叔虞的...
山西又称“三晋”,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时期那个巨无霸的大晋国,一分为三,韩赵魏三国诞生,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战国时代。但凡是有点儿历史知识的人,不会不知道。但是,山西为什么叫“晋”?可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的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脍炙人口,我不嫌啰嗦再来重复一遍:年幼的周成王(周武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