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解老》:“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 “前识者”是指那些爱臆测,喜欢凭空想象的先知先觉之人。河上公章句:“‘前识者,道之华’,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而愚之始’,言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他说:“不知而言知”的人为“前识...
“愚之始”,愚者,非全然指愚蠢,乃指因过度依赖或迷信某种能力而导致之认知局限与盲目性。若世人只关注前识者所言之未来之事,而忽视了背后之道,即事物之本质与内在规律,则此种追捧与迷信,便为愚昧之始也。 换言之,前识者之预知能力,仅为道之外在表现,若世人仅据此而行事,忘却探究事物之本质,则必陷入盲目与...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前识者,就是段落中前边老子讲的内容,失道的德,失德的仁,失仁的义,失义的礼,这些都是道之华(花),非道之本,无本之木,仅仅好看。也就是说,如果失了道,脱离了实际,你跟他讲德行,讲良心,讲责任,讲规矩都是没有用...
韩非最终认为此种所谓的“前识”其实是道的一种虚华表现,即“前识者,道之华也。” 再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指能够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前景当然是好事,为什么只是“道之华”因为预测是对以后事物发展状态的评估,如果对于即将发生的坏事进行预测,那么人们会进行防备有可能就影响事物本来的发展状态。这就与...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前识者”识字的本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前识者”是提前知道的人,也就是先知,能够预言未来的人。华字的古字形像一朵花,本义就是花,由此引申出光彩、华丽的意思。“道之华”就是道外面开出来的花,引人注目。预言家是...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华,草木之花,非其根本,而为草木之末,华盛则本衰。道为本,智为道之末,犹如草木之花,为道之华。 识,知也。“前识”就是说有先见之明,聪明,有智慧,就是智。能知善恶,辨是非,知什么有益于本性的长养,什么会伤身害命,此是为智,为大智,而非“昭昭察察”之小智小慧。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译文】真正有德的人不会主动地标榜自己有德,是因为本身就是有德之人。没有德的人处处标榜自己有德,是因为他本身并没有德。真正有德的人不会主动作为,看起来好像无所作为的样子。没有德的人常常好主动作为,看...
前识者:指的是那些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认识世界的人。这里的“前识”,可以理解为先前的知识、经验或观念。 道之华:“道”在道家思想中是指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和规律,“华”则通常指花朵、精华,但在这里也可以引申为外在的表现或装饰。因此,“道之华”可以理解为道的表面现象或外在表现。 二、深层含义 知识与...
针对“前识者”这一概念,以下是三个简单的解释: 先前有知识或认识的人:这个解释强调了“前识”作为“先前的知识或认识”的含义。因此,“前识者”指的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或话题上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或经验的人。他们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事物有着深入了解的普通人。 具有前瞻性认识的...
所以,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当人类蜕化到丢失了性识、慧识、智识这三大本可以内圣外王主持生命活动的原生态后识机制以后,就进入了一种只能也仅能运用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主持生命活动的状态,这就是“愚”的开始,只使用大脑这个“首”解析生命真相与社会时,就是愚昧的开端。因为前识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