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九种病变的九种刺法(九刺) 1.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腧也”。 输刺是指刺诸阴经肘膝以下的本输穴(主要是荥穴和输穴)以及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五脏俞穴。这是一种脏腑有病时的刺治方法。由于输刺突出针刺本输穴的作用,所以称“输刺”。临床上治疗脏腑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 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
'本:法是仿龟入土中向四方钻剔探穴的动作操作时将针刺入穴位后,提退至浅层,向四方上下左右多向透刺,更换针尖方向,以求得气,得气后逐渐加深,以增强针感,使经气向远处扩散,古人定名为苍龟探穴。 ②.苍龟探穴(平补平泻、行气法) 这种手法是采用先深后浅,结合左右捻转组成的。由于拇食二指捻针,边捻边进...
丛刺法,亦称五瓣梅花刺法。是一种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以多针集中刺某一穴点或特定部位治疗病症的方法。扬是分散之意,刺得较为浮泛。在丛刺法上有围刺和群刺之分,而适应的病症亦日趋增加。[主要刺激区]阿是穴、体穴。[操作方法]分为二种,即围刺法和群刺法。一、围刺法:多采用28~30号长1.0~2....
1、循法: 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击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 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宜散气血,使针下徐和。 2、刮柄法: 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
一、刺法 1、毫针刺法 1)进针法 《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标优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临床一般右手持针,主要是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操作方法为:用短的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伤及血络、肌肉,迅速出针不留针。刺得浅,出针快,好像拔毛一样的针刺法。半刺主要通过孙脉、络脉和经脉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同时也可治疗某些皮肤病。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均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泄泻、咳喘发作期,肌体麻木、...
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医者站立在患者肩部上方或外下方位置‚不宜在患者躯干旁。左手拿起患者手腕将患臂提起外展90°‚在极泉穴沿经向下1寸处‚用长40mm针进针13mm左右‚利用腕力轻柔、快速地重提轻插5~8次(3~5次/秒)‚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患肢抽动时‚提着患者患侧手腕的医者左手可以...
《内经》中记载针刺方法的篇幅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首推《灵枢·官针》所载的26种刺法,这可以说是集上古刺法的大成了。后世所用的各种针刺方法,很多由此而衍生。所以在讨论各种针具的刺法以前,有必要先将九变刺、十二节刺、五刺进行讨论。 (1)九变刺《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所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