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白居易骑着当地的牂牁马,吃罢当地的涂江鱼,穿着下州刺史五品下阶官员的浅紫官服,顶着一头白发,来到州衙,“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召集吏民进州衙赴春宴。“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僻远穷荒之地,吏民朴拙少文,“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极贫之地,办公经费紧缺,一切因陋就简,就地...
现在的白居易纪念馆继续沿用“唐少傅白公祠”的名称,大门两边“乐府诗神、山塘始祖”八个大字精准地道出了这位大诗人与山塘街不可分割的关系。 白居易是深得人民敬爱的清官,尽管他在苏州刺史任上不到一年,临别时,“怅望虎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表...
为了避免重蹈江州被贬,当杭州刺史任期满了以后,白居易没有选择去长安,而是主动选择到东都洛阳做起了闲官,比起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动不动就辞职回乡务农,耕了一段时间的田后,发现家里又穷得揭不开锅了,又慌忙托关系找工作,反反复复穷困潦倒,最终也没有让自己的五个儿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内疚。
白居易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他将所有作品交出,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抵达洛阳并购宅。宝历元年(825年),他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五月到任。在苏州期间,他开凿了一条长七里的山塘河,便利了苏州的水陆交通。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文言文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篇一》 杭之盛景,古已有之,而白公居易为刺史之时,真杭之幸事也。吾今思之,心向往焉。 想那白公初至杭州,见湖山之美,必是心花怒放。吾若为白公,见那西湖水,恰似明镜铺于大地,湖波荡漾,似绫罗随风轻舞,此等美景,岂不让人沉醉?白公之任,恰似一阵春风入杭城。
动情之下他提笔写下了一首《忏悔诗》,诗的内容如下:“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两块石头而已,这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无伤大雅,但换一个观念来想,这正是白居易清廉的见证。而且若是换成今天,每个人在去长城旅游的时候都在上面写几个字,那长城还会美吗?
白公祠位于忠州镇城西,是与洛阳香山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现存的忠州白公祠,分为两级台地,临江山而建,气势恢宏,门前一坡两丈有余的大石梯,左是参天大树,右为高耸的栈楼,登梯毕乃白公祠大门,大门为三楼四柱三间牌楼,匾额横书“白公祠”,门联是:“遗泽被山川万姓常思贤刺史,宏篇映日月千秋仰...
白刺史离开苏州,正史中仅记一句话。据《旧唐书》本传记,“得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这句话也记在白居易《池上篇》并序中,只是没说太湖石的具体数量。后来他又有诗云“太湖四石青岑岑”。其实有几块石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物件落户洛阳白莲庄,继续与他朝夕相处,“归来未及问生涯,先问...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的诗歌 白居易于唐代中期担任过杭州刺史一职,他在此期间创作了一系列描写杭州美景的诗歌。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诗作: 1.《杭州诗》:诗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歌颂了杭州的山水胜景和丰饶的土地。 2.《别杭州诗》: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离开杭州的悲伤心情,抒发了对杭州幽美环境的思念之情。 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