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晚年时,孙权还把制衡之道进一步极端化,无论是建立特务机关打压世家大族,又或是斩吕壹安抚人心,本质都是他在继续自己的制衡之道。甚至是他后面搞出的二宫之争,其实也是对群臣的一次分化,以此达成江东内部的势力制衡。结语 而就如我们知道的,孙权成也制衡,败也制衡,早年他依靠制衡之道稳固了摇摇欲坠...
后来的宋朝,于三省之外另设参知政事的做法也是沿袭唐朝的这一思路。 这两种方法,归根结底,运用的都是“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皇帝要集权,就必须分割相权,集权是目的,分权则是手段。这是在中国专制社会中近千年皇权与相权的抗衡中凝聚出来的中国政治智慧。 图4 明朝中央集权制 三、明清:皇权的顶峰 皇权与相权的抗...
只选择一个作为傍身之术,制衡术肯定是必选项。普通人接受的教育是,团结协作,互敬互爱。每一个有手腕的领导者,都不希望下属铁板一块,必定要拉拢一方,冷落另一方,循环交替,保持势力平衡。唯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己位置安稳。如果一个人要成为领导,首先就应该接受这个观念:领导者是依靠制衡之术统御下属的。为什...
和谐的婚姻是一架天平--制衡原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制衡原理”。制衡就像是一架天平,一边放的是砝码,另一边可以是很轻的稻草,但必须有足够大的体积才能与砝码保持平衡;另一边也可以是水银,但只要一点点小的体积就能与砝码保持平衡,那是因为它有足够大的比重。如果天平的一边增加或减少了重量,另一边...
“只可制衡不可掣肘”的意思:对待别人,不能打压干扰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双方相互制约,以此来提升自己。“只可制衡不可掣肘”出自钟繇送司马懿的八字箴言。同时也是古代帝王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虽然有“君子不党”的说法,但是,真的很难做到。《康熙大帝》中康熙开始心痛,后来被孝庄点拨就是如此。
西方政治体制强调的Check & Balances是一种狭义的权力制衡。而现代社会最核心的冲突,是经济领域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 和 政治领域人人平等理念的冲突。真正的权力制衡,应该是资本权力和代表全民利益的政治权力的广义的相互制衡。什么样的体制能更好的实现资本和人民之间的平衡,效率(赚钱的效率)和社会...
皇帝扶植太监平衡朝廷权力势力再次,就是需要权力平衡,朝廷中某一派的势力过于强大,那么对帝国而言并不是好事,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扶持起另外一派来制衡,于是乎所谓的文臣派、武将派、功勋派、外戚派、宦官派就显现出来了,不过大多数时期,都是宦官和文臣之间的竞争,就如上面所说,宦官始终占据上风,这就...
冗官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宋朝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精致的分权制衡还进一步影响到了军队。2、 为了制衡军人,导致军队战斗力遭到削弱 (1) 强干弱枝、守内需外,削弱了边疆军队的战斗力 作为本就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一开始对于军队的问题就是极为关注的。为了让自己昔日的陈桥兵变不再发生,赵匡胤不止采用了杯酒释兵权...
这就是乾隆皇帝的高明之处,他明摆着先拿和珅和刘墉对抗,让朝中清流和贪官们进行平衡,这样官员集团斗争,一点都影响不了皇权;接着利用和珅的本性,他大量的贪污就会囤积大量的银子,于是后面的皇帝上台注定会拿他开刀,不仅收获了名声还收获了一大堆财产,这就是最典型的制衡方式。所以说,在古代朝代,贤臣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