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3 背景:①1946年夏,在美国的支持下, 国民党军队向中原等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 内战爆发。 ②1946年秋, 国民党军队占领 张家口后,召开了国民党一党包办的 “国 民大会”。 内容:制定了 《中华民国宪法》 ,确认 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结果: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 参加。 ②蒋介石政府...
3.1787年美国宪法:(1)背景:《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 。 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软弱无力。(2)制宪会议: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 ,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3)主要内容:宪法依据原则设计了一个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 ,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
6. 在1786年9月的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五个州的代表决定在1787年5月14日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旨在改进邦联条例。7. 罗德岛州因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抵制了这次会议。当宪法最终完成并提交给各州批准时,罗德岛州最初拒绝批准。
(1)第一小问,根据“在邦联时期,美国经历了一个中央政府一筹莫展,各州政府自行其是,分崩离析的困难时期”“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主张中央政府相对集权”可知,邦联制使新生美国面临窘境;华盛顿等领导人达成建立强力中央政府的共识;制宪会议的召开。第二小问,根据
詹姆斯·麦迪逊建议各州政府派出专员“出于对各方共同利益和长久和谐统一的考量,并结合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各州间贸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在1786年9月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会议上,来自5个州的代表们决定于1787年5月14日在费城召开一次制宪会议来讨论对邦联条例进行改进。不过罗德岛州由于担心这一...
三、1787年美国宪法1.时间、地点、制定机构: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2.背景:《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3.原则:分权制衡 原则。4.主要内容: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 ,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
1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1.背景:邦联体制使美国面临窘境。2.制定: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3.内容(1)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①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5月召开会议,出席的有12个州(罗得岛州除外)的55名代表,G.华盛顿任主席。主张废除《邦联条例》、重新制定新宪法的代表占优势,使这次会议成了全国制宪会议。出席会议的大都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代表,由于利益不同,大州与小州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
又及:上面有两位答主虽然言辞激烈了一些,但是再问答平台上直接提问有关未开始的会议的学术准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