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
可以说,在这场内战中,反对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并结束了卡扎菲长达42年的统治。然而利比亚内战并没有带来民众所期待的和平与民主,反而使得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动荡和分裂。利比亚内战的后果有以下几点:政治分裂: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有效的中央政府,而是出现了多个相互竞争和对抗的政治势力。...
利比亚内战发生于2011年,标志着民众对穆阿迈尔·卡扎菲独裁统治的抗议升级为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这场内战导致利比亚政权崩溃,并对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战的背景 利比亚历史中的内战可以追溯到卡扎菲上台之前的时期。卡扎菲在1969年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在他的统治下...
这就是卡扎菲死后的利比亚:难民遍地无人问,内战连绵没尽头。推翻君主制 憧憬自由民主 “伟大的利比亚的人民!为实现你们自由的愿望与高贵的希望……你们的军队已经推翻了反动、落后、腐败的政权,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在安拉的协助下,利比亚是一个以利比亚共和国为名,自由自主的共和国。”这一段话是...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军制定了横扫“利比亚(苏尔特)-伊拉克(摩苏尔)-叙利亚(拉卡)”的清剿中东IS作战计划,决定先拿被极端势力盘踞的利比亚北部重镇苏尔特开刀。具体打法则采用“代理人武装当炮灰+西方提供情报和空中支援”的模式,这一作战样式后来被如法炮制到叙利亚和伊拉克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9-04-29 09:28 回复...
在利比亚内战中,各方势力的角力异常激烈。除了利比亚国内的两股主要势力外,地区大国也纷纷介入其中,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土耳其通过派遣雇佣军和部署无人机等方式为民族团结政府提供支持,而“国民军”则得到沙特、阿联酋和埃及的直接援助。西方国家目前对利比亚内战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比如意大利支持民族团结政府...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并没有迎来新生,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泥潭。各路军阀割据一方,为了争夺石油资源和政治权力,不断爆发冲突。曾经统一的国家,如今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石油,这个利比亚的命脉,如今成了军阀的摇钱树。他们控制油田,私自开采和出口,将财富据为己有。普通民众却无法分享这份资源带来的好处,反而生活...
更大的“玩家”来自外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外国势力开始介入利比亚内战。民族团结政府的主要盟友是土耳其、卡塔尔和意大利。国民军则主要得到了俄罗斯、埃及、阿联酋、沙特的支持,法国则在暗中协助。外部势力无视联合国的武器禁运协定,向利比亚提供武器、无人机和雇佣军。路透社援引联合国独立制裁监督员5月向...
以下是利比亚内战参战方的基本情况:1. 利比亚国民军(LNA):由黎波里(Tripoli)政府所不承认的东部别洛哈夫县(Benghazi)的前国民军上将哈利法·哈夫塔尔(Khalifa Haftar)领导的势力组成。他们主张消除伊斯兰极端组织和摧毁霸权武装,但是也被指控在战斗中犯下人权侵犯。2. 革命军:由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