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
第三种人心眼儿太小,吃了点儿小亏就要睚眦必报,非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双倍的返还才肯罢休,暗地里坑人不浅,最终因小失大,而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令人惋惜!相反,有些人则懂得谦让,不争小利,宁愿自己少获利一些,而让对方满意,那么周围的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自然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或合作,这样一来,...
一、水的智慧——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意味着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它滋润万物,给予生命,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水总是顺应自然,流淌在最低洼的地方,即使面临再大的阻碍,也能绕道而行,继续前行。这种顺应自然、不争不抢的精神,正是道家思想所倡导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
然而,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时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们不敢为自己的利益出头,反而希望别人替他们解决。但是,如果连自己的利益都不争,又怎么能指望别人来替自己出头呢?我们要明白,人性的本质就是趋利避害,过于卑微随和只会导致被他人漠视。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你很难用极高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基本素质,...
所以你看,历朝历代都学到了“有静”,学到了“不争”。却又把前面的“冲而不盈”给忘掉了。所以,“水善利万物”是水滋养万物、润泽生命的大善。而“有静”或“不争”则是描述水在滋养万物的过程中所展现的特质。帛书版中的“有静”更多地强调的是在条件不成熟时,保持内敛、不张扬的状态,积累力量,等待...
老子善于从自然之物中汲取智慧,然后运用到人的道德行为领域。比如他认为道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因此做人也应如此。1,水处下,不浮躁 老子教导我们,做人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即培养起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正确对待人生的名利得失,合理处理人生的进退起伏。淡泊明志,安贫乐道,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自然...
而“利而不害”的行为就是指,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对他人造成损害。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所得,也应该考虑到他人的利益,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仅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类社会所欲追求的公平、正义等道德价值。方面二:为什么“为而不争”“为而不争”的意思是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客观的态度和...
最好的品德,最美的善,就像水,利万物而不争,润物细无声。水最能滋养润泽万物,而不争功。人间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与父爱,他们对子女爱最无私,只会付出从来不求回报。所以爸爸妈妈,也有上善之德。人人皆有父母,人人皆为父母,人心皆有水之德,只是我们内心本就具备的德,因地因人因事,被遮掩了。反观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世界上,最高明的就是水了。水总是带给万物生机,却从来不和万物争抢,总是处于人们都厌恶的位置,这点跟“道”很像。做人也是一样,住在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