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②友不如己者;过③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注释】①重:庄重、自持。 ②无:同“毋” ,不要。 ③过:过错、过失。【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 要以忠信为主。 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
解析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翻译: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反馈 收藏
本章的句读应该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信,思想品德的修养也不会牢固,做到这些最关键的是信心。只有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的人,有了过错才不会忌惮改正。” 【进一步解读】 君子的威信不来源于虚伪和欺诈,不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第一》1.8) “重”:庄重、自持。“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把“固”解释为“蔽、固陋、闭塞、孤陋寡闻”,“学则不固”则解释为“加强学习可以防...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孔子说:“君子不严肃、自重,就没有权威,所学习的东西就不稳固。应该以忠诚信实为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失,不怕去改正。” 【注】《正义》《法言·修身篇》: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
解析 最佳答案 论语原篇如此:“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意为::“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是知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注释:无:不要。 惮:怕。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关于威严的问题,孔子曾经和学生子张谈起过。孔子说:"君子衣帽整齐,目不邪视...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朱注:“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 按:不重,就是轻薄。威,指威仪。轻薄之人,必无威仪,必不能使人尊敬。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