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太子刘盈为皇后吕雉的儿子,而吕雉则有很多亲戚和老乡在朝廷中为官,在政治势力上与刘邦的沛县乡党分庭抗礼。而刘邦在废除诸侯王中排斥的大臣如张良,周昌等都站在吕雉一边,让刘邦无可奈何。刘邦是从沛县起兵开始争夺天下的,他的统治集团中最为主要的便是他在沛县的老乡,后来成为西汉开国元勋中...
争取不是跟刘邦纠缠,她首先对形势有清醒的认知,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且会抓住关键人物。事实上,刘邦可以对商山四皓熟视无睹,但不能不忌惮张良,以及张良所代表的功臣集团的立场。刘邦为何拖着病体去讨伐英布?不去不行啊,朝廷上下都说,这种事太子做好了无功,做不好危及储位,不划算。你老刘则不一样,无论...
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不在乎谁做太子,他们只在乎嫡子做太子。这类人,包括张良、陈平、周勃、夏侯婴等。但是刘邦想的和这两派都不一样,刘邦想的是,不管谁做太子,江山必须姓刘,而刘盈做太子,江山有姓吕的风险,这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刘邦的这一担忧,他死后不久,朝政就被吕家势力把...
汉十一年,英布造反时,刘邦想要太子领兵平叛,正是四皓提醒吕后不能同意太子领军,因为“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这才使得吕后向刘邦哭诉求情,改为亲征。张良也在此时成为太子刘盈的少傅,帮助太子处理政务,为了巩固太子地位,张良在刘邦出征前建议:“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
▲为刘邦生下了刘肥的曹氏 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史书有过曹氏族人鼎力相助的记载,这也恰巧说明了刘肥的母族并未有能够辅佐刘邦安邦定国的人才,所以刘肥即便能够登上太子之位,他也是“独木难支”。更何况,刘邦还迎娶了吕雉作为正妻,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吕雉在后方为其处理好了后顾之忧,让他能够毫无挂念...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刘邦想要换太子,只是因为刘如意更像刘邦自己。这样的想法就太肤浅了。那个时候刘如意才多大,能看出来什么呢?还有人认为刘邦喜欢戚夫人人,所以想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太天真了。自古皇家无亲戚,换太子从来不是个人喜好,而是背后的太子母族势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外戚。
册立太子 回到栎阳之后,刘邦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太子”。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孝惠帝,吕雉的独生子,前不久才从老家沛县被接回来,途中好几次被亲生父亲刘邦推下车的那个男孩子,正式被册立为太子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正当前线吃紧,胜负难料的时候,刘邦要赶回大后方做这样一个和军务毫无关系的安排呢?难道...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当初想换太子的根本原因是:刘盈仁弱,不类我。还有,史书上说,刘邦最后放弃撤换太子,是因为连“商山四皓”这样的人都站在他身边,感觉他已经羽翼丰满,根基强大,不可动摇了,所以才放弃撤换的。果真是这样的吗?咱们先来说刘邦对刘盈的评价:刘盈仁弱,不类我。注意,“仁弱”不是“荏弱...
刘邦提出废太子刘盈后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太子是国之根基,根基动摇了,国家便会陷入动乱。大臣们的反对并没有让刘邦和戚夫人死心,后来是“商山四皓”的出现,让刘邦彻底改变了注意,刘邦自此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那么“商山四皓”到底有多厉害?刘邦为什么这么看中他们?商山四皓画像(一)商山四皓是什么来历...
所谓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儿子太子刘盈是个什么人,刘邦这个从项羽手里夺了天下、且混迹于市井多年的老油条,是非常清楚的。刘盈长期生活在母亲吕雉的阴影下,生性懦弱,胆气不足,根本镇不住台面。真要让这么一个孩子坐了天下,自己辛苦好几年的结果,可能就会付之东流。那该如何是好?换太子呗!而刘邦的几个儿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