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其祖父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母亲是吕氏家族的成员,家庭背景为刘襄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刘邦的长孙,刘襄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这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政治生涯的起步 刘襄成年后,因其出众的才华和家族背景,迅速崭露头角。汉朝建立初期,政治环境...
其一,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功臣们承认的上一任皇帝是刘邦之子刘盈,那么根据皇位的正常传承,就该轮到刘邦的孙子辈登基了。而孙子辈里,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自然是刘襄这个大孙子。其二,刘襄在诛灭吕氏之中立下大功。他本人亲率大军,第一个打响了讨伐吕氏的旗号;他的弟弟刘章,则砍下了诛灭吕氏的第一刀。在宗...
吕后一去世,刘邦的孙子们眼看着刘家天下将改姓吕了,便按耐不住了,刘邦长孙刘襄和其弟刘章得到开国功臣陈平、周勃的支持,里应外合,铲除诸吕,政权又回到刘氏家族手中。然而大功告成之后,出谋划策战功最大的刘襄却为他四叔代王刘恒做了嫁衣裳,帝位与他擦肩而过,那么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为何无缘帝位...
可以说,是刘襄点燃了剪除诸吕的第一把火,这才有了吕产授灌婴兵权,让他攻打刘襄,灌婴拿到兵权后就跟吕产翻脸,造成刘襄、灌婴、吕产吕禄三股军事力量的抗衡。如果没有刘襄的第一把火,灌婴得不到兵权,陈平周勃再大的能耐,也不敢策动政变。有了两股对抗吕家的军事力量后,刘襄的弟弟刘章,又诛杀了吕产,助...
齐哀王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在吕后执政期间,齐国屡遭割地,因此在吕后去世后,刘襄首倡诛除诸吕,并起齐国倾国之兵西进。然而,在诛灭吕氏之后,刘襄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刘襄乃齐王刘肥长子,父亲去世后承袭王位 早在刘邦迎娶吕雉之前,便与外室曹氏生有一子刘肥,刘邦称帝立国之后,由于燕王...
刘襄的这一步棋走得精妙,不仅增强了自身实力,也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搞定召平后的刘襄把队伍进行了全面改编,力量得到空前的加强。 此时的刘襄内心里面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计划,站在城墙上的他,眼光投向了东面的琅琊国,那里正驻扎着他的兄弟琅琊国国王刘泽。这一次,刘襄派出了另一个小弟祝午出使琅琊国...
吕后死后,朝中军政大权被赵王吕禄、吕王吕产掌控,他们得知刘襄起兵的消息便派大将军灌婴率领大军迎击刘襄。攻打济南郡 灌婴到达荥阳之后, 便于周勃等人商议,现在朝中吕氏家族势大,若是灌婴击败了齐王,无疑是增强吕氏家族的实力,以后更加难以控制。若是不予理会齐王的兵马,放其入关,齐王若是兵败,最终灌婴也...
西汉的第三位帝王是汉文帝刘恒,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盛世“文景之治”。在刘恒接班上位之前,齐王刘襄是继承大统的热门人选。但由于刘襄的一系列操作失误,导致他无缘于帝位。公元前195年,61岁的汉高祖刘邦驾崩,16岁的嫡子刘盈接位。这位年少且忠厚软弱的惠帝刘盈,在位七年,实为傀儡,《史记》都...
西汉“诛吕”行动发生后,最应该获得皇位的,其实就是刘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本来,刘襄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虽然他是刘邦的长孙,不过是庶长孙。在“嫡长子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庶出的儿孙,就算居长,获得皇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刘襄剧照) 不过,刘襄在那时候获得了天赐良机。因为刘邦的嫡子只有刘盈一个人,而...
刘肥死了,吕后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延续到下一代身上。他的长子刘襄承袭齐王爵位,另一个儿子刘章也进入长安,成了吕家的乘龙快婿。显然,吕后想用“糖衣炮弹”瓦解刘襄兄弟的斗志。只是,她并不明白,跟随曹参学习多年的刘襄、刘章二人,能力颇高,且城府极深。更何况,“杀父之仇”又怎能忘记。公元前180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