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初名珪,字秀成,绍兴二年壬子科张九成榜进士。庐陵永丰人,与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同乡。其事迹见于《同治永丰县志》《万历吉安府志》《光绪吉安府志》和《宋元学案补遗》第三十四卷。主要成就 “筑清风台,吟咏其中”,自得其乐。后来这清风台改名“清风书院”,朗朗书声中,禹锡公的精神和情操激励着一代代...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二刘禹锡〔唐代〕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竹枝词·...
樊素就像一朵娇艳的鲜花,你总不能就让其独自盛开。所以刘禹锡又说:老白啊,你需要从口袋里再掏些银两,然后亲自挑选一个丫环,并取名“春草”,时刻跟随着这位美人,让碧草衬托春花,更能彰显出其万种风情。刘禹锡不愧为大才子,信手拈来就是佳句,比喻恰当,表达委婉,就连白居易也要对这位好友刮目相看。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为其《竹枝词九首》之一。该诗创作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当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夔州地处今四川省东部,此地民间文化传统深厚,当地流传的民歌竹枝词深受刘禹锡喜爱,他深入研究并亲自参与创作,借诗歌表达对自然、生活与爱情的感悟。刘禹锡在夔州受当地...
我想,也正是这段少年时期的独特经历,赋予了刘禹锡作为一代“诗豪”的刚毅秉性与豪情壮志。家学渊源,家教严格 刘禹锡成长于一个深受儒学熏陶的士大夫家庭,他的祖辈“世为儒而仕”,但大多是普通官员,社会地位不高,所以他的身上也自然被家人赋予了入仕为官的重望。父亲刘绪坚持儒家教育,对刘禹锡的家教十分用心和...
杨敬之,字茂孝,他曾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刘禹锡是其至交好友,彼此经常诗文酬答。当在连州担任刺史的老刘得知他在异乡的困窘处境后,颇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当即写信安慰对方。诗的大意是:饱经严霜的竹管乐器,声调激越、悠扬;大火烧过的桐木乐器,音韵悲切、凄婉。我作为您的知音,只要稍加留意您寄送的文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