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汤溪镇上境村,是前往我市著名景区九峰山的必经之地。村子的公路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那就是明清时期名扬古婺州的刘氏宗祠。上境村,原名枫林庄,始祖刘清,时任宋监察御史,自淮阳三迁兰溪枫林,即今汤溪上境,成为枫林始祖,今村民也称其为迁汤始祖。刘氏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80余年。在历史长河...
刘祠堂背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老城区的南面,东起大众街三坊口,西至中山街,全长约150米,是一条铺着石板的狭小的古街道,街道两头低中间高,成弧形,丽水人习惯叫“背”。中间最高处还有一条坡度更大的小巷,同主街成直角(T字形),小巷的尽头(约40米)就是刘伯温祠堂(现已改为它用),刘祠堂背因此得名。20...
刘氏祠堂:大运河畔的百年风华 🏛️ 汶上南旺刘氏家祠,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的家祠,历经风雨,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承载着刘氏一族的深厚历史与文化。📜 刘氏祠堂的主要建筑包括大门、过厅、两厢和正厅等,清道光二十三年,闽浙总督刘韵珂曾对其进行了重修。建国后,祠堂被南旺...
2022年3月25日,“新时代乡村融合发展‘再创业’学术沙龙暨龙泉驿区社科工作交流会”在刘氏宗元祠外的露天坝子里举行,40名专家学者和20名村民围坐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再创业。 刘德忠有一个更为全盘的计划:以刘氏宗元祠与家族文献为载体,建客家祠堂文化博物馆;以祠...
位于慈城镇民族路刘家弄3号,是一个有地方建筑特色的明代祠堂。刘氏系原慈溪邑内大族,其祖先为南宋太常寺丞刘勉。祠堂所在地一带为原刘氏聚族而居之处。祠堂建于明代,其他建筑均已毁坏,仅存三开间的厅堂一座,原有“世彩堂”匾额,因刘氏先世以诗书簪绂相承数百年,故名之。堂内存有清嘉庆九年(1804年)...
刘氏总祠位于兴宁市岗背镇榕树村的,是入粤始祖开七公裔孙于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为纪念祖宗而建造的纪念祠堂,正月十九和二十是刘氏总祠例祭的日子。后由粤、桂、闽、赣四省裔孙历时20年扩建成一座一山三向、三堂三线、三栋两横一围龙,具有客家特色的大总祠 ...
刘氏最大的宗祠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陂镇榕树村的刘氏总祠。刘氏总祠,全称开七公派状元及第刘氏总祠,是中国目前已知占地面积最大的单姓宗祠建筑物,系为纪念入粤始祖刘开七而设立,由闽、粤、赣、桂、琼华南五省刘氏宗族合建,是刘开七2000多万裔孙,共同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刘开七,字必高,号三郎...
汪云豪先生在《莲城话古今·刘祠堂背与掩宦弄的来历》中说:刘祠堂背因有刘伯温的祠堂而得名,早年叫帝师背。在这短街内有四座石牌坊,有三座叫帝师坊;第一座帝师坊在花园弄口,爬上刘祠堂背约10米有第二座帝师坊,第三座帝师坊在刘祠堂西首。掩宦弄紧靠第...
刘氏总祠,全称开七公派状元及第刘氏总祠,是中国已知占地面积最大的单姓宗祠建筑物,系为纪念入粤始祖刘开七而设立,由闽、粤、赣、桂、琼华南五省刘氏宗族合建,是刘开七2000多万裔孙,共同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每日由大江南北来总祠祭祖的后裔络绎不绝,逢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合族联宗祭祖,更是香烟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