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刘知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刘知几是唐朝时期杰出史学评论家,他断断续续在史馆工作了近20年,自著的有《史通》《睿宗实录》《刘氏家乘》《刘氏谱考》,与人合著有《唐书》《高宗实录》《中宗实录》《则天实录》等。其中20卷的《史通》是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史学评论著作,是研究...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
刘知几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
公元196年,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刘知几终于成功建立了后汉。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了新政权的重要人物,宛如历史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刘知几并没有因此自满,而是继续努力,为后汉的繁荣发展而奋斗。在后汉建立后,刘知几面临的挑战并没有减少。他需要处理各方势力的关系,协调不同的利益,确保新政权的稳定。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江苏徐州人。儒学学者。刘知几生于唐代名门,父刘藏器、兄刘知柔都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的官僚,并以词章知名于世。 刘知几因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文学。他20岁时中进士,任获嘉主簿。 武则天圣历二年,刘知几奉调长安,任王府仓曹,并参与编撰《三教珠英》...
史通,《史通》,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作者刘知几(公元661年—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代史学评论家。自幼喜好史学,博览群书,二十岁得中进士,步入官场。 他初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再以风阁舍人监修国史,复以秘书少监领史事,“三为史臣,再入东观”,
最新更新 第47章 自叙(11):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书成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十三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刘知几在该书中批判了史学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对
刘知几 刘知几,后名子玄,以词学知名。弱冠举进士,授获嘉主簿。证圣中,诏九品已上各言时政,知几上陈四事,词甚切直。累迁左史,擢凤阁舍人。景龙初,转太子中允,仍修国史。时监修者多,知几奏记萧至忠言五不可,以为汗青无日,头白可期。又着《史通》二十卷,备论史策之体。徐坚重其书,谓居史职者宜置座右...
[名词解释] 刘知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代著名史学家,江苏彭城(今徐州)人,祖父曾任史官,父于高宗时官至侍御史。他深受家庭影响,对史学兴趣浓厚,20岁进士及第,得官后继续研究史学。从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参与修撰过多部史书。景龙二年(708),因痛感官修史书...
材料: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朝史学家,出身彭城刘氏望族。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秘书少监等职,撰修国史,成《唐书》80卷。刘知几有自己的治学道路,他博览古今史籍,不走“精此一经”之路,一反经学笺注主义,采用“通古今之变”的方法,了解“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他不盲目迷信师训,“不假师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