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虽以修道为主,但并非完全遁世。历史上,他们多次与朝廷有所交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茅山道士刘混康与宋徽宗的交往。相传,刘混康曾凭借高超的医术治愈了宋哲宗的皇后。这一壮举让他声名鹊起,也为他日后与宋徽宗的密切关系奠定了基础。宋徽宗即位后,多次召见刘混康,二人不仅讨论治国之道,还经常切磋...
刘混康,这位在《墨庄漫录》等文献中被提及的道家人物,曾在王安石病重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元祐元年(1086),哲宗皇帝授予他“洞元通妙法师”的尊号,指定他为东京上清储祥宫的住持。在绍圣四年(1097),朝廷下诏江宁府,将他所居住的潜神庵改名为元符观,并敕令句容县三茅山的经箓宗坛与信州龙...
刘混康在宫里画符、筑坛连做了几场法事,哲宗很是信服。不久便改元为元符,并下诏在刘混康的茅山旧居旁建起元符观。刘混康私下对当时的端王赵佶说过,皇上病入膏肓,大限将到,殿下贵不可言一番话后,在哲宗病死前回了茅山。赵佶觉得这个道士能未卜先知,肯定不简单。他吩咐蔡京:“把此人再召来,朕要和他论...
刘混康致力于绍述哲宗的意愿,继续修建宫观,委派官员负责施工。同年八月,元符观在茅山竣工。徽宗对他的弟子们大加赏赐,赐予他们紫衣与师名,以示尊崇,亲自题写‘元符万宁宫’作为观额,并创作了《庆成颂》和《归山诗》以示恩宠。在大观改元(1107年)后,徽宗多次催促刘混康出山,尽管他坚决推辞,...
刘混康 /Liu Hunkang/ 最后更新2023-03-08 浏览204次 (1036~1108) 中国北宋道士,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字混康,一字志通,人称“华阳先生”。 英文名称 Liu Hunkang 出生日期 1036 去世日期 1108 所属学科 宗教学
徽宗在致刘混康第五十一封信的开头,即写下了“睽异又见,畏景”,这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你(或朝廷内的某些重臣)与朕之间又出现了观点上的分歧,这让朕感到处境的艰难。”徽宗非常希望刘混康能支持自己“抑佛”,但刘混康始终不愿掺合其中,这使得徽宗感到很是无奈。
刘混康,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道教人物,以其卓越的道术和高尚的人格备受敬仰。他出生于公元1036年,字混康,又字志通,被尊称为"华阳先生",原籍在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在青少年时期,他十三岁便开始跟随本郡泰和观的道士汤含象学习,开始了他的道术生涯。在嘉祐五年(1060年),刘混康通过科举考试,...
二是刻意回避了刘混康在为他人治病时,所使用乃是茅山所特有的上清道符; 三是说某一年天下瘟疫流行,有许多人病死,还有许多饥民涌入京城,刘混康忙领着众道士在城内设置了有十几口大锅的粥场,并为他们分发药物,救活了无数病人,稳定了疫情,使得徽宗十分高兴,特地为他扩建了上清储祥宫。
历史人物> 刘混康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传幼遇异人,授以咒术,治病辄验,徽宗闻而召之。后居茅山,赐号葆真冲和先生。 刘混康相关 马俊 马俊 马俊 马勉 马峦 马亮 马亮 马炯 马炫 马洪 马举 马宫 马祜 马祖 马眉 马眉 马秦 马载 马莳 马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