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9-1992.7西南科技大学 地质勘查专业 学士 1992.9-1995.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专业 硕士 2005.9-2008.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专业 博士 研究领域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光是信息、能量和美的载体。主要科研兴趣是研究无机光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性能的关系和开发可调控光的新材料。目前研究对象是面向半导体...
刘泉林, 男, 197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垦利县。1988年毕业于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1992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2000),副研究员(2000-2005),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刘泉林课题组、厦门大学庄逸熙和安徽师范大学宁利新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磁铅石结构的SrGa 12 O 19 : Cr 3+ ,Sm 3+ ;发现在太阳光下可通过电子隧穿充电,从而呈现出优异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特性。在低能光照条件下,材料可以不通过导带直接产生强烈的近红外余辉发光。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刘泉林教授团队联合重庆邮电大学马崇庚教授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论文,通过Cr³⁺离子掺杂磁铅石结构的基质,首次报道了Cr³⁺离子聚集诱导的1200 nm附近近红外二区宽带发光,室温下外量子效率达到18.9%,并阐明了该发光来源于Cr³⁺-Cr³⁺离子对的价态间电荷转移。该近红外...
刘泉林, 男, 197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垦利县。1988年毕业于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1992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2000),副研究员(2000-2005),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刘泉林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刘泉林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刘泉林课题组、厦门大学庄逸熙和安徽师范大学宁利新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磁铅石结构的SrGa 12 O 19 : Cr 3+ ,Sm 3+ ;发现在太阳光下可通过电子隧穿充电,从而呈现出优异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特性。在低能光照条件下,材料可以不通过导带直接产生强烈的近红外余辉发光。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刘泉林课题组、厦门大学庄逸熙和安徽师范大学宁利新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磁铅石结构的SrGa 12 O 19 : Cr 3+ ,Sm 3+ ;发现在太阳光下可通过电子隧穿充电,从而呈现出优异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特性。在低能光照条件下,材料可以不通过导带直接产生强烈的近红外余辉发光。
刘泉林,男,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材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教育背景 1988.9-1992.7,西南科技大学 地质勘查专业 学士;1992.9-1995.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专业 硕士;2005.9-2008.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专业 博士。研究领域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光是信息、能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