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刘汉龙院士曾经学过很多不同的专业。从1982年考上浙江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开始,到后来在河海大学读硕士、博士,再到在日本国立港外技术研究所做博士后,他学过水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地震工程,还搞过房屋设计,把“大土木”专业学了个遍,这让他一直以来都具有交叉学科思维,并致力于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将传...
刘汉龙,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江苏高邮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堤坝工程减灾与修复委员会(TC303)主席,,国家外专局与教育部111创新引...
刘汉龙对科研的热情也影响着学生们。在学生眼里,刘汉龙是一位对科研十分投入的老师,不出差的晚上,整栋大楼熄灯最晚的,一定是刘汉龙的办公室。这盏深夜里长明的灯,也在照亮学子们不断求索、追逐科学梦想的道路。“每次出差,刘老师都会随身携带大量文件资料,在高铁上阅读、批注、勾画。”加入刘汉龙研发团队已有10...
59岁的刘汉龙笑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他已经在岩土工程领域深耕了30多年。这些年,他一手抓地下工程的安全,一手抓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带领团队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齐头并进,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11月22日,刘汉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面对这份荣誉,刘汉龙很淡然,他心里更挂念科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刘汉龙。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新华网:刘院士您好,您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中国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专家,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您和团队的科...
”刘汉龙介绍说,传统的桩基主要是圆形桩和方形桩,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环形截面空心桩代替实心桩的技术思路,自主研发出PCC桩技术,即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与实心桩相比,同等混凝土用量条件下,PCC桩可提高承载力30%-50%;同等承载力条件下,PCC桩节省混凝土用量50%...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是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第二个是面向区域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要求。所以我们有两块牌子,一个是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一个是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但是我们的管理体制模式上是一套班子,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也是一样的。那么从国家层面来说,它主要是解决国家战略发展...
刘汉龙院士大概率还是会留在重庆大学,原因如下:其一,刘汉龙教授在重庆大学任职七年后才当选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也为他付出了很多,正是在重庆大学,他才当选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的主席,扩大了他的学术影响力。其二,刘汉龙教授还在担任着重庆大学“党委常委”以及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
2021年8月,赤峰市教育局选派刘汉龙到巴林左旗林东镇朝阳营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做点儿实事,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刘汉龙说,这是他驻村以来始终不变的信念。刘汉龙深知,要做到这一点,得先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村里的大事小情。到任3个月后,他走遍了村里的大小院落,手中的笔记本写得满满当当,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