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刘敦桢选择留在南京工学院,任建筑系教授,1952年复任系主任,同年还担任华东建筑设计公司与南京工学院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室主任。 1955年刘敦桢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他继续为我国建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并在教学外还主持了中国传统民...
梁思成、刘敦桢:古建天空的“双子星座” 1951年,傅熹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全部7个志愿都填了建筑系,第一志愿为清华大学,第二志愿为南京工程学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因为清华有梁思成,东南有刘敦桢。 “梁、刘是两位真正的大师,中国建筑文化的双子星座。我们年轻时曾经随...
刘敦桢,1897年出生,湖南邵人,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建筑教育的先行者,刘敦桢更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古建史研究 和建筑四杰中另三位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历不同 刘敦桢,191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16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科,后才转入建筑科学习,1921年获学士学位后归国...
《刘敦桢全集》是200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敦桢。内容简介 《刘敦桢全集(第2卷)》收录了刘郭桢先生1933年至193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主要内容有: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石轴柱桥述要;汉代的建筑式样与装饰;易县清西陵,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清皇城宫殿、...
刘敦桢毕生的科研成就,大部分是以著作形式表达出来的。他去世后,后人将他撰写的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日记、学术报告、读书笔记、书评以及讨论学术问题的信函等,共69篇,100余万字,汇编为《刘敦桢文集》四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 《刘敦桢文集》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1897—...
刘敦桢的迫切可以在二十年后刘敦桢致学生郭湖生的信函中推测出来:“可是今天研究建筑史的人,有些没有学过建筑,以致研究的对象范围很小,只知一隅,不知全面,更谈不上与国家的建设事业接轨。”在民族情结的鼓励下,刘敦桢想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挽救中国传统建筑于危难中。刘敦桢等人以“培养全面懂得建筑工程的人才,...
刘敦桢 [公元1887年-196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敦桢介绍: 刘敦桢(1887—1968),1887年9月19日出生,新宁县人。1909年随长兄赴长沙,入楚怡学校。1913年赴日留学,先后就学于东京正则学校及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3年回国。1924年执教湖南大学土木系及苏州工业专业学校建筑科。1929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与文献主任。抗战...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而且有关中国建筑史建构过程和这一学科基础格局的理解也存在极大缺失。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
刘敦桢于1922年古都南京成立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刘敦桢,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