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毕业后的刘宝珺被分配到大西北找矿,全年在野外风餐露宿,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大家喝的水都是苦的。他后来回忆说:“根本不会考虑条件有多恶劣,就是觉得祖国需要我。”60年代初期,沉积学理论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宝珺主动将这一学科引进国内,翻译多部专业著作,成为将国际沉积学前沿理论引...
但是刘宝珺团队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野外实践,成功解释了成矿古环境的沉积相。1974年,生产单位通过钻探验证,在指定位置达到了4米厚的矿体,验证了刘宝珺团队的理论,结束了“河湖之争”。以此为起点的研究成果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这也成为刘宝珺为我国沉积学事业做出贡献的标志性起点。 在投身沉积学前沿理论研究的同时,...
刘宝珺目前担任克东县双蕊书店、天津炭团自助烤肉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太原永远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监事,天津炭团自助烤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二、刘宝珺投资情况:目前刘宝珺投资克东县双蕊书店最终收益股份为0%;三、刘宝珺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刘宝珺目前有3个商业合作伙伴,包括刘春惠、赵洪雨、...
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 刘宝珺 刘宝珺,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以来,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矿床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等领域研究,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地质期潘迪亚罗夫奖”等荣誉奖项。
刘宝珺(1931-),男,天津人。我国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过中科院两届地学部常委。早年致力于泥沙运动力学和沉积构造、岩相古地理和层控矿床方面的研究,在有关沉积构造的水动力解释、沉积相动力学分析、河流相模式以及砂岩铜矿形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刘院士...
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 刘宝珺教授在50年代即赴祖国大西北,致力于甘肃白银厂细碧角斑岩建造与有关金属矿床的研究。通过野外和室内的艰苦工作,对白银厂细碧角斑岩与矿床的赋存规律提出了新的认识,对白银厂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与开发做出了重要...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刘宝珺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
刘宝珺 http://www.bjqgzk.com/index.php/kjys/5826.html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 联系邮箱: 助理电话: 详细介绍 地质学家,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矿床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等领域研究。1931年9月13日生于天津。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该校岩石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由于他在地质学领域里的突出贡献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第一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6年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荣获国际斯潘迪亚罗夫奖以表彰他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国际学术合作方面的积极活动刘宝珺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质学一名师指点人生刘宝珺院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