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伐吴,曹丕在汉中发动攻势,或者出兵帮着孙权打,那么刘备就只能采取守势,并可能跟孙权达成新的协议。刘备之所以盛怒不许孙权讲和,就是看到曹丕没有帮孙权的意思,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伐吴就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战让孙权看出了曹丕靠不住,也让曹丕抓到了灭吴的良机。事实上夷陵之战刚结束,曹丕就调...
虽然说刘备是一位君主,政治集团的决策不能被私人情感所影响,但前文提到过为关羽报仇也不单单是为了私心,也是符合蜀汉集团的利益,所以为了报仇,伐吴之战必须打。刘备集团一直走着《隆中对》的战略方针,而荆州更是重要的一环,所以为了实现《隆中对》,伐吴之战必须打。荆州丢失,导致荆州集团人心不稳,所以为了...
刘备起兵伐吴时,前期吊打吴军,于是孙权被吓破胆了,不仅把投降他的蜀军将领遣返蜀汉,而且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主动求和请降。很明显,刘备已经完成了战略目标,不费吹灰之力的拿回了荆州,可刘备却并没有同意孙权的求和,反而质疑伐吴,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孙权已经主动求和了,为何刘备不答应呢?刘备伐吴 刘备...
所以,东吴以白衣渡江的方式袭取荆州后,下一步就应该是图谋刘备的蜀地了。既然这样,刘备出兵伐吴,其目的就不单单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战略反击,而是典型的——以攻代守,目的就是为了让蜀国获得长久的和平。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后,为何东吴不乘胜进军,一举拿下...
第一,国力上,魏强吴弱,从先易后难角度,应该先从简单开始,连吴国都打不过,打魏国就打得过了吗?第二,地形上,从汉中北伐,穿越800里秦川何其艰难,参照后来诸葛亮出祁山,那是真的累,而伐吴,只要冲出夷陵那边,水路可以顺江东下,路上也可以一马平川。第三,私人感情上,刘备关羽恩若父子,就算没有桃园三结义,对于...
刘备伐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到了惨败,精兵良将损失殆尽,这也是蜀汉后期人才断层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战使得三国鼎立而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式形成,为最终三家归晋埋下了伏笔。对于刘备的伐吴,世人多有认为其有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里面。当时大将赵云就反对伐吴,他认为曹魏是国贼,应该先讨伐曹魏,曹魏被剿灭了,...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分析刘备执意伐吴的原因。一方面,像刘备这样的人物是绝不可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梭哈全部身家去找孙权拼命的,另一方面,从关羽的死(公元220年2月)到刘备伐吴(公元221年7月),这其中时间相隔一年半之久,期间刘备还在成都完成了称帝仪式,从这一点来看,说刘备是因为报仇才兴兵伐吴的说法难免...
当年周公瑾在世时,就曾有过与刘备共图蜀地的想法;即便是后来的鲁肃、吕蒙等人,也多少怀有此意。所以,东吴攻下荆州后,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蜀地。因此,刘备出兵伐吴,目的绝非仅仅为了为关羽报仇,也不仅是所谓的战略反击,而是典型的以攻代守,以期蜀国获得长久和平。然而,夷陵之战后,刘备大败,东吴为何不乘胜...
如果刘备伐吴成功,中国将提前出身南北朝,进一步来说,如果刘备再伐曹魏成功,历史将出现第三个大一统的汉朝——季汉,可惜的是,刘备在伐吴的过程中,在双方实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败给了陆逊。刘备的这一败,彻底断送了蜀汉恢复汉室的希望,让蜀汉彻底变成了一个最弱小的割据政权。公元221年,在东吴偷袭荆州,擒...
未必。当时蜀汉的处境非常微妙,刘备如果不反击,可能就连最后的一点威慑力都保不住了。刘备伐吴的导火索很简单:关羽被杀,荆州丢了。这两件事对于刘备来说,绝对是双重打击。要知道,荆州是蜀汉的命脉所在。当年刘备借了荆州,后来用半个南郡和孙权换回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双方算是勉强达成了协议。可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