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有较高的文学敏感性,能写出新人物写出新意,不简单”;陕西省文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常智奇说“这部书含金量很高,笔触深入到社会底层,立体多方位地挖掘了社会伦理道德的痛处,可以准确地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好作品,是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又一大重要收获”;《文艺报》2012年12月3日第二版对《爱好痛...
刘公简介 刘公(1881——1920年)名耀瑸,字仲文,原名炳标,又名湘,别号非非子,襄阳东津镇大旺洲(今上洲村)人。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东亚同文书院。1904年与田桐等发刊《二十世纪之支那》,后入东斌学堂习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捐资出版《民报》,鼓吹革命。1906年萍浏醴(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起义...
刘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管)、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敏老晌...
【刘公故里】刘公(1881—1920年),原名树湘,字耀瑸,在日本东京期间经孙中山改名公,字仲文,襄阳东津镇上洲村人,是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公早年留学日本,资助翻印《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刊物数万册...
刘公故居 刘公故居即刘公馆,在辛亥革命先烈刘公故居,昙华林历史街区.昙华林32号。刘公(1881-1920)原名湘,字宗耀、耀宾,又名柄标,后改名公,字仲文,别号非非子,湖北襄阳人。出身巨富之家。曾屡试科举不第。目睹清廷内政日非,外患日迫,慨然有振兴华夏之志。
刘公是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曾被起义者推举为“大都督”。辛亥革命成功后,刘公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为维护共和贡献了毕生心血。刘公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在武昌首义前后的非凡经历。 共进会的创建者...
刘公庙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旅游码头东侧,是为纪念东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及其夫人而建的祠庙,占地6000平方米。据传,刘公、刘母曾数次拯救海上遇险的船民,因此,船民们经过此地时都会登岸进庙祈祷,以求海上平安。刘公庙在历史上曾因天灾、战乱等原因多次移址和修复,香火一直旺盛。1994年,刘公岛管理委员会投资400...
历史知识> 刘公 湖北襄阳人,原名耀宾,又名湘,字仲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三十一年入同盟会。次年奉命回国响应萍浏醴起义,事败复往日本,入明治大学。三十三年参与创立共进会,次年为第三任会长。宣统二年(1910)毕业回国,在鄂豫边进行革命活动。次年至武昌,献银五千两为革命经费。共进会、文学社联合...
刘公,名仲文,湖北襄阳人,共进会第三任会长,辛亥革命元勋。辛亥革命之后,湖北军政府开始组织各方事宜,当时除了都督府之外,还设立了一个总监察府,总监察府监督都督府,是一个大权独揽的机构。当时身为总监察府监察长的共进会首领刘公的府内有一个女子,该女子是中华民国开国之后最早的女官。这名女子也是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