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第二十四军和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合并,刘元琮被任命为第一八六师师长,兼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8月,刘元琮率兵到贵州剿匪。1951年2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一八六师奉命前往朝鲜,而刘元琮请假留在了成都。不久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在大邑开展,刘元琮在这场运动中吞毒药自杀,终年四十二岁。19...
1946年4月20日刘元琮集中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突破人民义勇军梓潼宫河防,攻占兰家山,21日拂晓刘元琮命令郝延庄营向牯牛山、孙家坪地带强攻;22日黄振营在抽筋坡与人民义勇军激战一天一夜;23日人民义勇军控制的两层岩失守,刘元琮两个团攻击到宝峰乡山脚下,双方在恒家沟、星佛庵、上穿洞、杜家营展开激烈的争夺...
1985年,正义终于来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解放军成都军区给刘元琮颁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恢复了他的政治名誉。一个曾在风云之间翻滚的命运,最终给人以沉思。在那片历史的纷争与潮起潮落之间,刘元琮的故事便如一颗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明灭闪烁。他的经历既是风云变幻的缩影,也是那个充满英雄与野心的时期的真实写照。
刘元琮,原名介缘,出生于1909年,逝于1951年,四川大邑人。他以陆军少将的身份,起自行伍,是川军中的一位杰出将领,与刘文辉有着密切的关系。刘元琮的父亲刘文运是刘文辉的二哥,一家共有八个儿子,民间称他们为“八虎”。在刘文辉的庇护下,他们多数在军中担任要职,刘元琮的兄弟中,刘元璋、...
刘元琮师长率410团占领荥经后,双方在兰家山地带对峙,展开激烈争夺。4月20日,刘元琮集中兵力强攻梓潼宫河防,随后连续进攻各处,双方伤亡惨重,战斗在恒家沟等地展开。在接下来的7天里,刘元琮在荥经周边实施了大规模的破坏和掠夺,上千户房屋被毁,无辜农民遭受杀戮。刘元琮的行动引发了“荥宾合”地区...
刘元琮 字介琢,大邑县安仁镇刘墩子人,后迁居三柏洞。他是刘文辉二哥刘文运的第三个儿子。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10月。幼在本乡读私塾。1925年从军,次年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刘文辉部军官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时任雷、边、屏司令的长兄到刘元璋部,历任排、连、营长。嗣刘元璋任川康边防军总司令,刘元琮...
公子哥儿刘元琮摘要刘元琮四川大邑人武汉军校毕业几年间升至少将师长 公子哥儿刘元琮 公子哥儿刘元琮 汪烈九;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刘元琮,四川大邑人,武汉军校毕业,几年间升至少将师长。原因是他有个当省主席的亲叔父刘文辉。刘公子在场面上"玩"得转,但也被人"...
成都大邑安仁公馆小镇安仁镇现有27座民国公馆,历史上曾多达56座,这些房屋的主人多姓刘或与刘家有关。民国时,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即四川省主席兼21军军长刘湘、西康省主席兼24军军长刘文辉、新12军军长刘元塘、24军代军长刘元瑄、24军副军长刘元琮、23军11师师长张成孝、24军137师师长刘元璋、地方绥靖...
刘元琮(1909—1951)字介缘,四川大邑人。陆军少将,行伍出身,川军将领,系刘文辉之侄。父亲刘文运是刘文辉的二哥,有八个儿子,被乡人称作“八虎”。六个儿子在刘文辉手下任职,其中刘元璋、刘元琮和刘元瑭三人还是刘文辉最为依赖的军事骨干,分别担任过川康边防军司令和军长师长。1951年,刘元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