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第二十四军和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合并,刘元琮被任命为第一八六师师长,兼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员。8月,刘元琮率兵到贵州剿匪。1951年2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一八六师奉命前往朝鲜,而刘元琮请假留在了成都。不久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在大邑开展,刘元琮在这场运动中吞毒药自杀,终年四十二岁。19...
1946年4月20日刘元琮集中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突破人民义勇军梓潼宫河防,攻占兰家山,21日拂晓刘元琮命令郝延庄营向牯牛山、孙家坪地带强攻;22日黄振营在抽筋坡与人民义勇军激战一天一夜;23日人民义勇军控制的两层岩失守,刘元琮两个团攻击到宝峰乡山脚下,双方在恒家沟、星佛庵、上穿洞、杜家营展开激烈的争夺...
刘元琮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大邑,家中背景不凡,父亲刘文运在刘文辉的影响下成为了大地主,有八个子女,其中有六人参与了刘文辉的部队。作为家中地位较高的子弟,刘元琮在早期教育上并不出色,与同龄人交往时常以争斗为主。1925年,其父亲决定让他投身军旅,转而跟随刘文辉,1927年在北伐战争时期,刘文辉带领部队...
刘元琮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一生的风浪。命运的开端 刘元琮出生于1909年,那是个蛮荒的年代,父亲刘文运早年在家务农,一路看着刘文辉崛起,家境渐渐好转,成为了乡里的大地主。刘文运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个在刘文辉麾下发光发热,而刘元琮三兄弟则位于最高位置。小时候,他在私塾读书,却无心向学...
刘元琮,原名介缘,出生于1909年,逝于1951年,四川大邑人。他以陆军少将的身份,起自行伍,是川军中的一位杰出将领,与刘文辉有着密切的关系。刘元琮的父亲刘文运是刘文辉的二哥,一家共有八个儿子,民间称他们为“八虎”。在刘文辉的庇护下,他们多数在军中担任要职,刘元琮的兄弟中,刘元璋、...
刘元琮的职业生涯始于1925年,当时他加入四川陆军第九师,成为一名士兵。1927年初,他进入第二十四军军官传习所接受学习,毕业后开始了他的军官生涯,先后担任雷马屏峨屯殖司令部的中下级军官职务。在1931年,他晋升为宁马雷峨垦殖司令部第三十二团团长,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1933年底,...
刘元琮 字介琢,大邑县安仁镇刘墩子人,后迁居三柏洞。他是刘文辉二哥刘文运的第三个儿子。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10月。幼在本乡读私塾。1925年从军,次年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刘文辉部军官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时任雷、边、屏司令的长兄到刘元璋部,历任排、连、营长。嗣刘元璋任川康边防军总司令,刘元琮...
民国将领之川军刘元琮 川军迷雾:刘元琮的悲剧与时代洪流 一个吞毒药自杀的结局,为刘元琮的人生画上了句点。这位曾经的川军将领,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浮,最终选择了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世界。他的一生,映照着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也折射出个人命运在时代变革中的无奈与挣扎。
公子哥儿刘元琮摘要刘元琮四川大邑人武汉军校毕业几年间升至少将师长 公子哥儿刘元琮 公子哥儿刘元琮 汪烈九;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刘元琮,四川大邑人,武汉军校毕业,几年间升至少将师长。原因是他有个当省主席的亲叔父刘文辉。刘公子在场面上"玩"得转,但也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