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学界对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高度关注,就刑诉法中的具体制度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全面且具体的修法建议。202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修改纳入国家立法计划,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相关工作自此正式启动。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高度关注,就刑事诉讼中的具体制度完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全面且具体...
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次修改,都注重深化诉讼理论支撑,形成了诉讼法学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良性互动、相融互促的良好态势。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从探寻刑事诉讼法法典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到厘清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数字化面向,均涉及刑事诉讼法重塑性调适,...
刑诉法任务与原则:通过修订,刑事诉讼法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其任务和基本原则,如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
在我看来,刑诉法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如何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实现公权力的规范运行和私权利的有效保护,我们逐个来谈。一、关于公权力的规范运行 尽管我们始终倡导并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如果在刑诉法修改上一味的强调对公权力的约束可能既不现实,也难以真正发挥公权力应有的作用。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各方面意见建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修改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仍然是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的重大主题,对于实现刑事诉讼...
一、《刑诉法》修改与公民人身自由权保障 先说第一方面:人身自由权。我今天主要是从法条开始,讲的主要是些原则性、理念性问题,和宪法权利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的话,我觉得目光能够放长远一些,讨论的范围也可以更宽广。 《宪法》第37条是关于人身自由的条款,其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如前所述,立法中此类妥协式的条文表述,反映出因理念冲突而导致的立法修改的不彻底性。再如,2012年刑诉法修改时刻意强调了证人出庭的重要性,而且还在第62条和63条中增加了对证人保护和证人补助的规定。但是,却未采纳关于“可以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证人应当出庭,其不出庭证言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的修法建议,致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时间并非2025年。截至目前的公开信息,该法最近的一次修改是在2018年。以下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间的详细解答: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历程 初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二十一、将第五十一条改为第六十五条修改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