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书,拼音:xíng shū,刑书的意思:1.泛指刑法。《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宜正刑书,肃明典宪」2.刑部的官吏。《福惠全书.卷一三.刑名部.监禁》:「各犯口粮,宜刑书亲
刑书 [ xíng sh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íng shū ] 刑法的条文。 刑部尚书的简称。 掌管文书的狱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全书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袭商朝的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共五刑),又增加了赎、鞭、扑、流等四种刑罚,称以上的九种刑罚为为西周的九刑。 【解答】此题重点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刑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全书共分9...
成语(Idiom):刑书(xíng shū)发音(Pronunciation):xíng shū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刑书指的是古代官府用来记录犯罪事实和判决的文书。引申为法律的威严和严肃。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刑书源于古代刑罚制度,是官府用来记录犯罪事实和判决的文书。刑书通常以书法精美、字迹工整的方式书写,以展示刑罚的严肃和...
刑书 xíng shū 词语xíng shū 注音ㄒ一ㄥˊㄕㄨ 引证解释 1. 刑法的条文。《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汉书·刑法志》:“ 子产 相郑 而铸刑书。”清 恽敬 《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 嘉庆 五年前之计议,如军籍之赏罚,计簿之裒益,刑书之轻重,吏职之进退,均有可意得其...
《铸刑书》是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的书籍。《左传·昭公六年》中有记载。基本情况 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执行。《左传...
但士匄所作的‘范宣子刑书’,却不是中华历史上公开发布的第一部刑法法规;中华文明范畴内第一部公开发布的法规,是与士匄同一时代的郑国执政当国子产、也就是公孙侨,于周景王九年(前536年)所制定并颁布的‘子产刑鼎书’。子产在当年铸造这座大鼎之时,将郑国的法律条文明明白白地同铸在了上边,再把铸造...
铸刑书的意思 铸刑书含义解释 铸刑书 [ zhù xíng shū ] ⒈ 春秋时代郑晋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⒉ 借指公开颁布重刑。 什么是铸刑书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代 郑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引《左传·昭公六年》:“三月, 郑 人铸刑书。”杜预 注:“铸刑书...
刑書 拼音 xíng shū 怎么读 【刑书】的意思和解释 【刑书】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刑法的条文。《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宜正刑书,肃明典宪。」刑部的官吏。《福惠全福.卷一三.刑名部.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