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狗】什么意思 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周宣传》:「刍狗者,祭神之物」 来源:-- 词典修订版 【刍狗】什么意思 (词典简编版) 古时结草为狗形,以供祭祀之用...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刍狗是一种重要的象征物,在祭祀之前,人们会精心制作刍狗,用最好的草和工艺将其打扮得庄重无比。然后它被放置在神圣的祭祀场所,接受人们的供奉,此时的刍狗代表着人们对神灵的敬意,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它也象征着纯洁、神圣。可是一旦祭祀结束,刍狗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它也不再被人们珍视,...
刍狗[chú ɡǒu]: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刍狗是指草料喂养的狗,比喻人品低下、道德败坏。刍狗一词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检、品德败坏的人,通常是指那些丧尽天良、无法无天的坏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刍狗一词通常用于描述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场景中使用。
《刍狗》是由老算、孟扬编剧,老算执导,刘陆、白恩、陈启泰等主演的悬疑电影。该片于202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1993年在中国磨憨和老挝磨丁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剧情简介 故事背景在一九九三年,中老两国决定将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设立成两国的国家级口岸;中、老、泰三国联合修建的昆曼国际大通道将穿过磨丁口岸...
老子以刍狗为喻,意思是说,天地本无人所有的喜怒、哀乐、好恶之心,对自然万物无所偏私,任其自生自灭。荀子对天地也有同样的认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天论》)同样的体悟,在宋代的石曼卿的著名的对联中有了极有诗意的表达...
另有一个成语“已陈刍狗”,源自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意指已经使用过的刍狗,象征着那些 outdated、不再重要的事物。更深层次地,它亦可以用来比喻腐朽落后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刍狗”的意义经历了悠久的演变,从古代祭坛上的祭品到现代语言中的比喻,其核心含义“失去价值,被丢弃”却始终保持不变。...
刍狗万物 刍狗万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chú ɡǒu wàn wù。把万物当刍狗。意指听任万物自生自灭。《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人们在扎的时候并不特别重视和爱它,祭祀结束后就随手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