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我们接着学习论语第八篇泰伯篇的第四句,还是讲曾子重病,和上篇是上下一贯的,在上一句里面讲了,要...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 (1)孟敬子...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 1.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的意思就是说话的时候注意言辞和语气,这样就能远离粗俗和无礼啦!就好比你跟朋友聊天,如果你总是大喊大叫或者说些不礼貌的话,那别人肯定不喜欢跟你玩呀!你想想,要是有人这样对你,你会高兴吗? 2. 这句话呀,是告诉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呀,这可太重要...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泰伯》)【译文】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将要死的时候,...
例如同样答复别人一句话,态度上要诚恳,至少面带笑容,不要摆出一副冷面孔。“正颜色,斯近信矣。”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社会上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要想做到一团和气,就必须内心修养得好,慢慢改变过来。第三点“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所谓“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文言文阅读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③,斯远暴慢④矣;正颜色⑤,斯近信矣;出辞气⑥,斯远鄙倍⑦
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 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这样就接近于诚信) 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这是曾子 在临死以前对孟敬子说的一番话,其中的道理现在看起来,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 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辞气,指与人说话的言词和语气。这里的“出”,指辞气依礼而出,大概就是言和心诚的样子。鄙,粗陋;倍,同背,背理。与人沟通交流,谈吐得体,语气温和,而不是颐指气使、疾言厉色,这样就会避免粗野鄙俗,违背事理。邢昺《论语注疏》:人之相接,先见容貌,次观颜色,次交言语,故...
二、“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就是神情,对人的态度。态度上要诚恳,至少面带笑容,不要摆出一副冷面孔,就可以日渐接近忠信。 三、“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爽朗明确,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做到这一步,就”远鄙倍”,远离凡陋违悖。 论语早课堂“白话试译”“跟...
问题1:“稍稍出辞气”出自哪首诗? 答案: “稍稍出辞气”出自: 宋代 刘敞的 《负暄四首 其一》,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āo shāo chū cí qì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仄 。 问题2:“稍稍出辞气”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稍稍出辞气”的上一句是: 卒歳无复论 , 诗句拼音为: zú s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