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石门 骆宾王[唐代]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0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骈文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号称“...
《出石门》是骆宾王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全诗以石门为背景,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高远而深邃的山水画面。层岩远接天边,绝岭之上烟雾缭绕,松树低垂如华盖,藤条纤细如丝线。诗人不仅描绘了石门的自然景观,更在其中寄寓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这首诗既展现了骆宾王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
出石门骆宾王〔唐代〕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完善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骆宾王《出石门》,唐诗咱们一起读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一作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在笔者通读唐诗的过程中,石门山已经是第二次出现,而且作者是两大初唐诗人骆宾王和杜审言,可以看出石门山在唐朝意味着什么。如前所述,石门山位于子午岭南...
《出石门滩舟行书所见七首 其五》是刘崧的一首五言古诗,细腻入微地描绘了诗人在石门滩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开篇“马颊庙前江水长,马头石下绿潭光”,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勾画出石门滩的地理特征和迷人的自然景观。接下来的“出山估客来求卜,抛纸放船浇酒香”,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整首...
今天,我要带你领略一首描绘峡江行舟的动人诗篇——《出石门滩舟行书所见七首 其七》。《出石门滩舟行书所见七首 其七》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崧的佳作,生动描绘了诗人乘船出峡时的美丽景色和内心感受。全诗以峡江行舟为线索,通过描绘回风、石角、好山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峡谷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美景...
《出石门滩舟行书所见七首 其二》的作者刘崧(1321—1381),元末明初的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后改为崧,字子高。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官至吏部尚书,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更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刘崧的诗作以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著称,其中《廖伯容自南溪别余将栖于武山之云峰寺明日寄此》、《闻东乡妇女...
出石门原文: 层巖远接天,绝岭上栖烟。松低轻盖偃,籐细弱丝悬。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诗词作品: 出石门 诗词作者:【 唐代 】 骆宾王
《出石门滩舟行书所见七首 其一》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崧的一首佳作,选自其诗集。全诗通过描绘石门滩的浪涛、夕阳、乱石以及踏水负薪的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前两句“石门滩下浪如雷,西岸人家夕照催”,以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浪涛的汹涌和夕阳的温馨,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后两句“乱石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