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二 故事背景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
出师表 诸葛亮 出师表 诸葛亮 文学体裁 •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表章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丌同的名称。戓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
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被誉为“千秋第一文”,有人就说“读《出师表》而不泣者,其人必不忠”。此作也成了书法史上很多名家热衷抄写的题材,比如苏轼、赵孟睥董其昌等。据统计,从西晋以来,留存至今的《出师表》题材书法多达2000余卷。而这之中,距今年代最早、书法水平最精妙的,当属唐代大家李邕的残卷手稿了...
最后再来说一下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和局势。 《出师表》作于公元228年,在此5年前,刘备去世,于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当时蜀汉政权四面楚歌,大厦将倾,外有曹魏、东吴的威胁,内有黄元、南中的叛乱,是诸葛亮一手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何以称为千古名篇流传至今,这里说的《出师表》,是指的前出师表,诸葛亮有前后两个出师表,本文指的是前出师表。 在成都武侯祠“三顾堂”,有明人游俊所撰“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一副对联。 联中的“两表
诸葛亮与姜子牙、张良并称为“千古三大明相”,也是在拥有权势后依然忠义辅佐幼主的高尚之士。《出师表》一文象征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陆游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这一名篇流传极广,被无数人默记和书写,诸如苏轼、米芾、赵子昂、文徴明、董其昌,都不止一次写过它。而目前已知最早、...
诸葛亮《出师表》拼音版 一生奉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忠臣,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 - 古文之家于2023060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64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第103章“前出师表”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当政的时候,曾多次主持北伐,以图恢复汉室河山。公元227年,诸葛亮在汉中集结军马,准备北伐。临行前,他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份奏章,就是这篇《前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刘禅要广开言路,近贤臣远小人,以“收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了自己忠于汉室、心怀...